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青海省青海湖6个采样点以及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采集青海湖裸鲤样本共计352尾,考察了其年龄、生长和繁殖,并将研究结果与不同历史时期青海湖裸鲤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所调查青海湖裸鲤不同种群的性比、生长、繁殖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探究验证了通过鳞片区分青海湖裸鲤养殖与野生群体的鉴定方法,为其资源的保护与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建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年龄鉴定材料的确定。在鱼体的钙质结构中,选择鳞片与鳍条(本研究使用背鳍条)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鳞片的判别能力和年龄读数的可重复性较高,年轮轮纹较容易判别,取样安全,对青海湖裸鲤来说较为适合。鳍条除了部分区域年龄标志较为清楚,个别区域因干扰轮纹太多或者没有明显的年龄判别区域,不适合用于青海湖裸鲤的年龄鉴定。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用鳞片退算青海湖裸鲤生长的结果好于鳍条,表现为其年龄与体长的关系相关系数更高,退算全长更接近实测全长,差异更小。2.年龄与生长特征的研究。青海湖裸鲤种群雌性个体由3+-11+年龄组组成,雄性个体由3+-10+年龄组组成。刺网捕获青海湖裸鲤个体数占本研究青海湖裸鲤总数的52.69%,主要以4+-6+个体为主,全长范围为83-415mm。青海湖裸鲤雌雄鱼全长与体重接近等速生长,体长体重关系式分别为W=0.000096×2.722(♀)、W=0.000024×2.881(♂)。雌雄个体生长差异较为显著,其中雌鱼个体体长明显大于雄鱼。使用Fraser-Lee退算方法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性:Li=478.179·(1-e-0.089?(t+0.325)) Wi=1888.498·(1-e-0.089?(+0.325))2.722雄性:Li=581.335·(1-e-0.064?(+0.923))Wi=2210.669·(1-e-0.064?(+0.923))2.881雌鱼个体的极限体重也显著大于雄鱼,其理论体重与实测体重之间差异不显著。布哈河口采样点鱼体样本肥满度相较于其他采样点高。3.繁殖特性研究。野生青海湖裸鲤种群性比为1.645:1,其中雌性个体明显多于雄性个体。除此之外,性比的差异可能也和捕捞渔具(刺网)的选择性有关。繁殖期间,成熟雄性个体会在尾鳍后2个分支鳍条出现明显的角质倒钩与白色珠星,因此可以根据尾鳍的形态来鉴别青海湖裸鲤的性别。总繁殖群体中,最小鱼体体长123mm,体重25.2g;最大体长415mm,体重572.4g。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雌性成熟卵径平均值为1.939 mm,卵径大小与鱼体体长以及性成熟系数(GSI)相关性不显著。平均绝对繁殖力为5384.81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35.09±11.09粒/g,平均GSI为10.174%。4.野生与养殖群体区分方法的研究。鳞片的鳞径数据表明同一年龄人工养殖个体的鳞径显著大于野生个体的鳞径(p<0.05)。通过SPS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的检索表,推断所测样品为人工养殖个体还是野生个体,判别准确率不小于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