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差距尤为明显,这种社会分层的变化又带来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化,给原来的高等教育制度造成了冲击,使高等教育回报率不均的情况加剧,而这一现象本身造成的后果是教育回报率低下使人们不愿对教育进行投资,并因此加剧了社会的分化。本文试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对阶层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回报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我国社会分层变化对高等教育回报率的各种影响,以祈能够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以东北地区某高校为个案进行了理论解读。在近两年由于国家并轨扩招的第一批大学生开始毕业求职,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再就业过程中,由于目前制度层面上的不明晰,使得找工作本身受到本人所在社会阶层中社会网络资本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这样对大多数社会中下层的家庭子女而言,在现有资源和社会背景相对匮乏的条件下,高等教育产生的回报率是相当低的。 通过对个案的具体分析,本文探讨了阶层视角下高等教育回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最后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 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当是一种全社会的积极的共享,原来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培养的模式,主要采取国家投入的办法,其实是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而现在的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是两个极端,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这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浪费。高等教育发展的长久之计是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跟世界接轨。一个人的职位获得、社会身份的取得都应当和教育有关,但不应当是正相关。从得到工作机会到走向工作岗位,应当靠个人的努力来实现。政府在这件事情上应该体现出社会的公正性,积极引导,促进公平,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为社会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总体上保证一部分人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另外对国家来说,加快发展生产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和基础。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龙头,其发展速度和教育质量最终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社会资源丰富以后,教育投资才能摆脱瓶颈约束,使数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最终消除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最终达到经济平衡发展,教育实现公平。 高等教育既不应该像原来“精英教育”模式中回报率那么高,也不应该像现在的这种较低的回报率,我国的高等教育回报应该是在不同的框架内,按照回报层次,让社会上各个阶层都得到相对的满意。只有掌握好高等教育回报率的这个度,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受益,形成高等教育中占有绝大多数的“中间阶层”,才能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当然,也肯定会有少部分社会阶层中底层的人被划为边缘群体。但这是社会进步的代价,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为了使社会经济发展适合人的发展,我们也必须允许这些正常的社会现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