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可高达25~60%。手术夹闭动脉瘤已成为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但存在手术创伤大、难度大及风险高等不足。Guglielmi(意大利)1991年设计了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 detechable coil GDC)用于栓塞颅内动脉瘤,使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于GDC的柔软性好,可控性强,手术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率高,特别是大样本比较显示弹簧圈栓塞比手术夹闭破裂动脉瘤的近期效果更好,因而已越来越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和患者所接受。然而对于宽颈或梭形动脉瘤,单纯GDC常难以致密栓塞或根本无法治疗——由于瘤颈较宽,栓塞时容易发生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导致载瘤动脉闭塞,因此需要寻求特殊的方法和材料。特殊形态弹簧圈如3D、Trispan弹簧圈以及球囊瘤颈重塑形(Remodeling)技术仅能栓塞部分宽颈动脉瘤,一部分特别宽颈和梭形动脉瘤仍无法进行单纯弹簧圈栓塞。1994年开始了单纯网孔支架植入治疗动脉瘤和网孔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动物实验研究,并逐渐应用到临床。然而,单纯网孔支架植入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如何,能否形成瘤内血栓,在瘤颈处能否完全覆盖新生内膜,以及结合弹簧圈栓塞后的情况一直没有明确,尤其是网孔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新生内膜能否完全覆盖瘤颈达到动脉瘤解剖学治愈是评价该方法是否有效的重要观察指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单纯网孔支架植入及结合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后瘤颈处覆盖新生内膜的可能性及其生长机制。第一部分:犬颈动脉侧壁宽颈动脉瘤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建立犬颈动脉侧壁宽颈动脉瘤模型,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确定该模型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动物实验中的可用性。方法:于17只犬的双侧颈动脉采用间断缝合的方法将一段有盲端的颈外静脉与颈动脉侧壁行端侧吻合,建立宽颈动脉瘤34枚。5~7天后行血管超声检查,了解动脉瘤形态及动脉瘤内血流方式和速度。选择其中12只犬行血管造<WP=6>影,明确动脉瘤颈宽、载瘤动脉直径以及动脉瘤内的血流状况。建立模型后1w和1m的2枚动脉瘤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于17只犬双侧颈动脉成功建立了24枚侧壁宽颈动脉瘤,动脉瘤大小2.7mm×3.2mm~8.9mm×8.0mm,瘤颈长度4.8~7.2mm,颈体比0.81~1.69,载瘤动脉直径3.2~5.0mm。血管超声显示动脉瘤为囊性、宽颈,动脉瘤内血流为涡流,最大流速为104~164cm/s。其中12只犬行血管造影检查,动态造影显示血流从动脉瘤远侧壁进入瘤内,沿着瘤壁从近侧壁流出,流速较快,瘤腔中心有小的涡流。组织病理学提示动脉瘤内无血栓,瘤颈处内壁光滑,瘤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通过显微外科吻合技术可以建立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的宽颈动脉瘤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