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用焦粉型煤炊暖炉设计及模拟研究

来源 :余欣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居民炊事和采暖仍以燃煤为主,民用燃煤大多是直燃直排,造成很大的环保负担,尤其是颗粒物排放对于大气的污染以及居民身体健康的损害十分严重。燃用洁净型煤并使用配套的炊暧炉既能有效减轻污染物排放,又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在现实国情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焦粉作为一种高热值的工业副产品,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基于其难燃的特点,本文将秸秆与焦粉掺混制备型煤改善其燃烧性能,通过自制的大颗粒热重实验台对焦粉型煤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并针对其燃料特性设计配套使用的炊暖炉。另外,基于炉具简化的二维烟道结构建立飞灰沉积模型,以颗粒物捕集为目的对飞灰在不同烟道结构内的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自制的热重实验装置(最大称量值为320 g,精度为0.001 g)能够实时监测恒定高温下大颗粒、大质量燃料的失重过程,基于LABVIEW开发环境编写的配套软件能实现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将HTG-1系列热重分析仪与自制热重实验台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证实了实验装置的可靠性。(2)在自制的大颗粒热重实验装置上进行焦粉与秸秆混合成型燃料的等温燃烧实验,分别研究了焦粉与秸秆掺混比为90:10、85:15、80:20、75:25、70:30时,在800、900、1000℃下的燃烧特性,根据等温法计算出成型燃料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以及秸秆比例的增加都会使焦粉型煤的燃烧速度加快,燃尽时间明显缩短,认为秸秆改善了焦粉的难燃特性;不同掺混比的焦粉型煤在800~1000℃内恒温燃烧的反应级数在0.9~2之间变化;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都随着秸秆掺混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秸秆含量从25%增加到30%时两者会有一个突变,大幅度降低。(3)根据焦粉型煤的燃烧特性,确定炊暖炉的炉膛容积热负荷和炉排可见热强度分别为375 k W/m~3、200 k W/m~3,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燃料的燃烧计算确定炉具的燃料消耗量,并结合相关文献计算得到炉膛、烟囱等主要设计参数。本文设计的炊暖炉属于正烧炉,具有三级配风,底面进风提供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一次风补充入口辅助堆积的燃料层燃烧,二次风经通风腔预热后从炉膛顶部折面处喷入,保证燃料燃烧完全。多回程烟道延长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通过周界水箱和换热管,保证炉具的热效率。(4)基于炊暖炉简化的二维烟道结构,建立飞灰的颗粒沉积模型,分析颗粒在不同烟道结构内的沉积特性以及颗粒粒径对沉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道内添加波纹板以及挡板可实现对飞灰颗粒的捕集,波纹板和挡板布置方式对颗粒沉积率有较大影响;粒径在10~2.5μm之间时,颗粒沉积率与粒径成正比,而粒径在2.5~0.1μm之间时,颗粒沉积率与粒径成反比。
其他文献
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知道概念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概念课更是教学中的基础重要课型。教学课标中曾明确了概念的重要性,数学概念也更是推导公式定理的有力依据。所以打下好的数学概念基础,学习数学游刃有余。当然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定要有高效的概念教学,所以概念教学也是当今国内外教育学者纷纷研究的话题,目的是希望总结出恰当有效的方法改善概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在当前教育形式下,教师
学位
为能够立足于我国国情,科学育人,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连接起来,自上而下开展了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为解决在新高考改革以及我国分科教学模式中所遇的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国外跨学科概念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跨学科概念体系,对跨学科概念的价值、课程标准、学科教学相关性等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相较而言,国内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较多而实证研究较少,有一线教师参与的教学实
学位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项便是“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必备的素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迫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缺乏。学校应该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能够自主发展,具有公共精神,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而不是把一个
学位
当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迅速变革的阶段。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基本步入了信息化的智能时代。信息技术通过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很大程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教学的效果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新的育人观,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素养以及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下,笔者所就职的学校在陕西省于2020年率先引入“生生课堂”信息
学位
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电化学储能方式之一,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增大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工作电压。然而,高电压下传统的碳酸酯类电解液存在着严重的氧化分解,直接影响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一方面,耐高电压的新型电解液发展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在传统电解液中加入一定量(<5%)的添加剂,可以提高电解液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改善电极与电解液界
学位
复合材料层合板由于其出色的力学性能在各种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如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可设计性强和耐腐蚀性强等。在复合材料层合结构中,由于层间界面强度相对较弱,导致分层脱粘成为结构工程中常见的失效模式。另外,复合材料结构分层试验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所以开发可靠高效的有限元模型对于评估复合材料结构分层的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层扩展涉及多种复杂的损伤机制,所以精确模拟其
学位
高强度螺栓连接作为钢结构连接的主要形式之一,因其拆装方便、连接可靠等优势,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应用广泛。站在结构抗力角度上,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受到的荷载除自重外均为交变荷载,在这些交变荷载往复作用下,节点的疲劳性能对于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节点处高强度螺栓的疲劳失效问题不容忽视。就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而言,目前国内外研究成果集中于构造措施和节点刚度等方面,而针对高强度螺栓的疲劳性能研究甚少。本文以装配式
学位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中重要的结构型式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大力的推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民用建筑、风力发电机及变电构架等结构中。端板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作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主要节点型式,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在风荷载、机械振动荷载等往复荷载作用下,高强度螺栓容易成为结构受力的薄弱部位,可能会产生疲劳失效问题。目前,关于高强度螺栓常幅
学位
螺栓连接由于安装方便、可靠性高和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成为了装配式钢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连接形式之一。疲劳累积损伤是螺栓连接的主要失效机制,疲劳破坏的突然性及灾难性使得疲劳问题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实际工程中,比起单轴受拉连接,更为常见的是螺栓群的偏心受拉连接。然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中尚无对应的连接类别参数,标准中连接类别为Z11和J2(即螺栓受轴向拉伸作用与螺栓受纯剪切作用
学位
互联网信息技术更新迭代不断发展,改变用户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极大程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网络攻击技术呈现智能化多样化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安全高效地保障信息安全成为越来越多学者致力研究的问题,而异常流量检测技术是信息安全防护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时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并及时发现异常行为,能够保证当前网络的安全性,持续为用户生活、工业生产、信息交互等领域提供便利。现有异常流量检测方法依赖的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