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目前,化学除草是麦田杂草防治中最重要的措施,但由于多年来持续、大量应用作用机理单一的除草剂,引起了杂草群落演替、作物药害、杂草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迫切需要安全高效的新作用机制除草剂。双唑草酮(代号QYM102)为吡唑酮类化合物,是一种HPPD(对羟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化合物。为探究其在我国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温室盆栽法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双唑草酮的杀草谱、除草活性、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和不同因素对双唑草酮药效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并对双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配的联合作用方式以及其在大田中的除草效果、对小麦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为探究双唑草酮在我国小麦田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利用温室盆栽法对双唑草酮的杀草谱和除草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对小麦田多种阔叶杂草具有除草活性,茎叶处理剂量为20 a.i.g ha-1时,对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牛繁缕的鲜重抑制率均高于90%,对野老鹳、猪殃殃、泽漆的鲜重抑制率在40%到60%之间,对禾本科杂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照药剂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主要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猪殃殃有很高的除草活性,处理剂量为80 a.i.g ha-1时,对猪殃殃的鲜重抑制率为91.2%,对于播娘蒿、荠菜、牛繁缕的防效在60%到79%之间。可以看出,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与双唑草酮对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杀草谱有一定的互补性,二者进行混用,有利于扩大杀草范围。通过温室盆栽法测定了双唑草酮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茎叶处理试验剂量为375 a.i.g ha-1下,对供试的20种小麦的鲜重抑制率在1.4%3.3%之间,其中山农16的鲜重抑制率最高,为3.3%;在茎叶处理试验剂量为750 a.i.g ha-1下鲜重抑制率在7.6%13.7%之间,鲜重抑制率较高的小麦品种是济麦20和众麦1号,其鲜重抑制率分别为13.7%和13.5%,该试验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对于不同小麦品种的安全性很高。选取山农6号、济麦20、潍麦8号3个小麦品种和荠菜、播娘蒿、牛繁缕3种小麦田常见阔叶杂草,对双唑草酮和苯磺隆在小麦和杂草间的选择性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在3个供试小麦品种与3种供试杂草之间的选择性系数在32.8956.31之间,优于苯磺隆的3.299.62。即双唑草酮对小麦的安全性明显高于苯磺隆。双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室内联合作用的结果表明,两者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均为加成作用,两者混用后的选择性系数测定结果显示,双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用后,在3个供试小麦品种山农6号、济麦20、潍麦8号和3种供试杂草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的选择性系数在8.3417.56之间,说明双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配后对小麦较为安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双唑草酮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双唑草酮对麦田阔叶杂草荠菜、播娘蒿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双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配后有利于扩大杀草谱,对小麦田常见的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0.0 a.i.g ha-1+90.0 a.i.g ha-1、30.0 a.i.g ha-1+120.0 a.i.g ha-1、40.0 a.i.g ha-1+120.0 a.i.g ha-1、40.0 a.i.g ha-1+160.0 a.i.g ha-1双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进行混用后对猪殃殃、荠菜、播娘蒿的药后40天株防效分别为89.4%、91.2%、95.3%、97.4%,鲜重防效分别为89.8%、92.2%、95.8%、98.3%,且对小麦安全。综上所述,双唑草酮对我国小麦田常见阔叶杂草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并且对小麦安全,双唑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混配后可以扩大杀草谱,在我国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