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aiz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时期乡村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作品的文化意蕴为研究重点,既审视作品的文化内涵的静态构成,又考察作品的文化内涵的动态建构方式(如文化批判、文化探寻、文化展示等)与凝聚过程。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对乡村小说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对“乡土小说”和“乡村小说”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简单比较,阐述了本文选择“乡村小说”作为核心概念的理由。其次,绪论回顾了“五四”至40年代阶段、十七年阶段的乡村小说文化意蕴建构的概况,阐述了新时期乡村小说文化意蕴建构的基本特征。最后,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全文的大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一章主要论述新时期乡村小说文化视角的迁移。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新时期乡村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期,政治文化视角是此时乡村小说创作的主要视角,这一视角使当时的乡村小说创作留下了许多文化盲点。从七、八十年代之交到80年代中期,乡村小说创作经历了一个从促狭的政治文化视域到开阔的文化空间的过程:不自觉的文化展示——文化意识的觉醒——自觉的文化思考,是视角转换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思考、展示部分农民因文化转型所致的思想困惑,审视农民文化、揭示农民文化人格缺陷,是乡村小说创作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文化寻根思潮的兴起对乡村小说创作文化透视的深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寻根思潮主要从理论依托、审美认知、创作指向等方面促动了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视角主导地位的确立。从80年代中期开始至90年代,乡村小说的文化透视开始深化: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还是对当代农民文化心理的审视,作家的文化思考都指向文化的深层积淀:《苦寒行》等作品展示了农民的生存环境与人格变异的深层次联系,《古船》、《白鹿原》等作品对乡村宗法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马桥词典》等作品对乡土文化的超积累现象进行了沉潜的透视,等等。随着文化视角的迁移,乡村小说的文化意蕴日益充实,文化意蕴的层次日益丰富。第二章主要论述新时期乡村小说的悲剧描写及其文化意蕴。本章考察了乡村小说创作中的三种悲剧,即:社会悲剧、生存悲剧、文化悲剧。“社会悲剧”出现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这类悲剧描写在突破几十年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课堂教学、课内阅读为绝对中心,教学模式上以文章学知识的传授和技法的反复训练为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
我国自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了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和海南省自2004年起率先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交通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的交通事故数居高不下,道路交通安全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已经成为
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不应该把拉尔夫?埃里森的《隐身人》称作一部黑人小说,尽管很显然这本书是由一位黑人作家所写,且主要内容描述的是一位黑人的经历。但是,与以往那些黑人作
<正> 法国哲学家让一保罗·萨特(1905—1980)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具体分
针织服装设计在现今服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针织服装技术与梭织服装技术相比有很大差异。本文对针织服装的特性对针织服装设计的影响做以论述,并以横机领男短袖T恤衫为案例具
文章通过对市政道路工程造价因素的分析,引入限额设计的概念,确定限额设计的目标和限额设计的具体技术思路,为市政道路工程的造价控制提供从设计阶段控制的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文化对大众的传统文化观念造成冲击的同时,对网络文学和电影的发展也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今,关于网络文学的电影改编现象研究早已展开,但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的
由于文化的原因,言语行为在一种文化中的表现可能与在另一种文化中的表现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恭维语是人际关系中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它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反映文化的特点。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在西方女权主义第三次浪潮的推动下,以哈伍德(Sussane de Lotbiniere-Harwood)、戈达尔德(Barbara Godard)、张伯伦(Lori Chamberlain)、芙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