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benth.)Benth)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的干燥藤茎,其性平、苦涩、无毒,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疼、跌打损伤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须藤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抗风湿骨痛、抗血小板凝集等活性,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挥发油等化学成分。本文研究了龙须藤的化学成分、龙须藤总黄酮的抗凝血药效及其有效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研究阐释龙须藤总黄酮抗凝血的作用机制及开发研制新型抗凝剂奠定基础。方法:(1)对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2)建立RP-HPLC法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含量的方法。(3)建立一个关于龙须藤总黄酮中两种多甲氧基黄酮的薄层鉴别方法。(4)龙须藤总黄酮抗凝血活性的初步研究;采用毛细玻管法测定小鼠体内凝血时间;采用断尾法测定小鼠体内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试管法测定龙须藤总黄酮对小鼠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并对小鼠血浆复钙时间进行测定。结果:(1)经过反复柱层析硅胶色谱和葡聚糖凝胶色谱等手段,从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用理化性质鉴别、现代波普技术与文献对照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出2个化合物,分别是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2)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分别在1.974~13.818μg·ml-1(R2=0.9999),2.563~17.938μg·ml-1(R2=0.999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5%,99.55%,RSD分别为1.89%,0.91%,龙须藤总黄酮中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00%、35.37%。(3)以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为对照品,石油醚-乙酸乙酯(3:10)为展开系统,龙须藤总黄酮薄层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4)(1)对小鼠体内凝血时间的影响(毛细玻管法):龙须藤总黄酮三个剂量均能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其中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2)对小鼠体内出血时间的影响(断尾法):龙须藤总黄酮三个剂量组的出血时间均明显长于空白组。(3)对小鼠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龙须藤总黄酮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了小鼠的血浆复钙时间。(4)对小鼠体外凝血时间的影响:龙须藤总黄酮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小鼠体外凝血时间。结论:(1)从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2)建立了一个HPLC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两种多甲氧基黄酮含量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分离效果、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好,可用于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7,3’,4’,5’-五甲氧基黄酮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的质量分数测定。(3)从龙须藤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的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具有开发成新药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