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中风患者预后与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依从性的相关性,探索中风预后与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介入前因素的关系,初步建立基于社区中风病患者特点的预后判断模型,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拟合度,为进一步开展中医综合康复及早期防治中风危险因素提供循证支持。方法:全国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中风病患者康复档案”于入组当天完成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此次中风并发症,中医治疗措施、中医四诊信息,病程,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评分采集;入组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4个月、5个月、6个月时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Fugl-Meyer评分,中医综合康复频次采集。研究数据采用双人双盲录入方式录入数据库。根据本研究目的,借助SPSS17.0及EXCEL2010软件完成471例患者临床信息的统计分析。以入组6个月时的BI量表评分作为预后判断标准。以中风患者社区康复入组时的基本信息、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并发症,中医治疗措施,中医四诊信息,病程,NIHSS评分、BI评分、MRS评分、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评分、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依从性为自变量,以患者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初步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进行模型的预测能力评价。结果: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中风病中脏腑、合并肩手综合征、曾用推拿、病程是患者入组6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依从性、曾用针灸、饮酒史、初始B1评分、FMA评分是中风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中风患者预后判断模型:Ln[p/(1-p)]=4.756+2.496*中脏腑+0.829*肩手综合征+1.369*曾用推拿+0.009*病程-0.699*依从性好-1.065*曾用针灸-0.522*饮酒史-0.039*初始BI评分-0.016*初始FMA评分,(中脏腑 OR=12.130,95%CI 1.480~99.421,P=0.020)、(肩手综合征OR=2.290,95%CI 1.254~4.181,P=0.007)、(曾用推拿 OR=3.390,95%Cl 2.125~7.270,P=0.000)、(病程 OR=1.009,95%CI 1.003~1.015,P=0.004)、(依从性OR=0.497,95%CI 0.351~0.704,P=0.000)、(曾用针灸 OR=0.345,95%CI 0.195~0.610,P=0.000)、(饮酒史 OR=0.593,95%CI 0.373~0.944,P=0.028)、(初始 BI 评分 OR=0.962,95%CI 0.947~0.977,P=0.000)、(初始 FMA 评分 OR=0.984,95%CI 0.972~0.997,P=0.013)。用Cox and snell R2以及Nagelkerke R2的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其二者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96和0.404。ROC曲线下面积,AUC=0.821>0.7,该模型有中等程度预测能力。利用约登指数得出诊断界值为0.494,此时敏感度为79.7%,特异度为69.7%。结论:1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依从性与中风患者预后相关:患者对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依从性越好,预后情况越好。中风类型为中脏腑、合并肩手综合征、病程长者预后不良,提示有此预后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应早期康复、积极康复,以改善预后、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中风后曾用针灸者的预后好,提示中医针灸治疗在中风康复中可优先选用。2初步建立的中风患者预后判断模型有中等程度预测能力,并有较好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正确率。模型有助于医师对患者预后做出预估,指导针对中风预后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