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螳螂是一种野外常见的中型昆虫,作为典型的天敌昆虫与药用昆虫,以及螳螂美丽多变的形态特点,多年来吸引了一批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形态学,行为学,分类学以及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螳螂目的分类经历了几次修订与更改,目前以Ehrmann的专著接受度更高。而对于螳螂目的系统发育研究则还比较缺乏,急需更多的系统发育数据对传统的形态分类进行评估。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环状双链分子,大小大约为16-18kb。其编码37个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22个转移RNA基因。目前,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利用的最广泛的方面就是用来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即系统发生基因组学,已经有大量文献利用线粒体基因组数据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其中不乏昆虫目级阶元内的系统发育分析探讨。所测得的16条螳螂线粒体基因组中,有5种螳螂的线粒体基因排布发生了重排,为非洲绿巨,眼斑螳属的物种,棕静螳,薄翅螳与那大石纹螳,其分属于3科(螳科,花螳科与攀木螳科)之中。在非洲绿巨中,其基因簇trnI-trnQ-trnM中的trnQ发生了退化,而形成了trnI-trn 的基因排布。在眼斑螳属的物种中trnA-trnR-trnN-trnS1-trnE-trnF基因簇中原本的trnR产生了 一个串联重复,形成了trnA-trnR1-trnR2-trnN-trnS1-trnE-trnF的基因排布。在薄翅螳中,trnA-trnR-trnN-trnS1-trnE-trnF基因簇也发生了基因排布的变化,也同样形成了trnA-trnR1-trnR2-trnN-trnS1-trnE-trnF的基因排布。在棕静螳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同样是trnA-trnR-trnN-trnS1-trnE-trnF基因簇区域,基因排布再次发生了改变,形成了trnA-trnR1-trnR2-trnR3-trnR4-trnR5-trnN-trnS1-trnE-trnF的格局。而在攀木媳科物种,那大石纹螳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3个tRNA基因簇的重排现象。在trnI-trnQ-trnM基因簇中,trnM发生了移位,形成了 trnM-trnI-trnQ的模式。trnW-trnC-rrnY基因簇也发生了改变,trnC发生了退化,形成了trnW-trnY 基因簇,另一端基因重排依然发生在trnA-trnR-trnN-trnS1-trnE-trnF基因簇,其中,trnN与trnS1发生了基因的退化,形成trnA-trnR-trnE-trnF的基因结构。在利用线粒体基因组对螳螂目与多新翅类昆虫的系统发育分析中,ML与BI树的结果揭示:螳螂目的单系性得到了很好地验证;螳科是一个并系类群;花螳科与锥头螳科存在密切的系统发生关系;网翅总目的单系性得到了验证;网翅总目之中,都形成了螳螂目+(除隐尾蠊属Cryptocercus外的蜚蠊+(隐尾蠊属Cryptocercus+等翅目))的拓扑结构。在对螳螂目物种重排机制的分析中,在花螳科眼斑螳属与螳科的(薄翅螳属+棕静螳属)这两个系统发生关系相距甚远的类群中,分别各自独立的进化出了 trnR的串联重复机制,从而暗示着其存在着重排机制的趋同进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