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世纪以来的国产电影中,诗歌艺术与电影的互动愈发频繁和多样,诗歌文本不仅以字幕、画外音等形式表层镶嵌于影像之中,构成体裁互文,同时能够融入电影深层结构,作为表现主体与影像共建意义文本。在“读图时代下”,诗歌作为结构元素介入电影,其审美特质为电影本体语言的开拓,艺术价值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电影实现了诗歌文本的影像化表达,为诗歌的跨媒介传播提供了途径。诗歌文本与电影文本在互动关系中构成了互文性视域下的“文本互涉”,互文性理论强调任何文本都不可避免地包含其他文本,运用互文性理论探讨电影中诗歌文本的呈现形式,为深入分析诗歌艺术与电影语言的联系与对话提供了理论视点。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诗歌文本在电影中的呈现为切入点,结合诗歌批评,层次化、结构化地探究诗歌与电影的对话形式,并系统性地总结新世纪以来该类电影的创作特点与规律,为未来国产电影与诗歌艺术的互动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在新世纪以来具有诗歌文本的国产电影中,诗歌在影片中的呈现层次与具体表现机制;在互文性视域下,探讨诗歌与电影如何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建构对话关系,如何在叙事、表意、抒情、时空建构等层面形成联系与转换;诗歌与电影如何共建意义文本,引导受众参与文本解读。本文通过使用文本分析、比较探究等研究方法,在具体影片文本的分析上,进一步总结诗歌在电影中的多元呈现形式以及二者的互动表现机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由诗歌与电影表层文本镶嵌构成的体裁互文,包括具体的表层镶嵌形式、所具有的影像修辞功能以及如何共建意义文本。第二章分析诗歌在电影中的叙事性呈现,选择《妖猫传》、《长江图》等影片探讨作为情节线索与故事背景的诗歌所体现的叙事功能。第三章分析诗歌在电影中的结构性介入,探讨电影与诗歌在时间、空间以及情绪结构方面的互文以及诗性结构的生成。第四章则分析诗歌与电影在精神层面的对话表达以及多维度诗意的营造。最后得出结论:诗歌与电影的双向互文建构能够扩张文本内涵,诗歌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呈现于影片,从直观化渐进走向抽象化,而由诗歌与电影碰撞产生的诗意却愈发深化,并以多元表现形式作用于观众感知,观众在诗歌与影像共建的意义文本解读过程中获得了主体性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