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农田水利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是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是维持农村生态平衡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由于建设投入不足,经营管理不善,日常维护不到位等原因,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小型农田水利的治理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优化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学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础,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全国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整体情况,结合慈利县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情况,深入研究小型农田水利治理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小型农田水利治理问题的几点对策。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具体分为小型农田水利概念和属性分析,相关理论为公共产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第三章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整体治理情况分析,分为治理历史回顾及制度演化和治理模式分析两部分。第四章为慈利县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情况分析,首先介绍慈利县基本情况,其次阐述慈利县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现状,再次分析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效果,最后分析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影响因素。第五章为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国际经验借鉴,从日本、韩国、泰国三个国家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的典型例子中,得出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经验。第六章为小型农田水利治理优化的对策,主要有四点,第一明确小型农田水利产品属性,巩固政府主体地位;第二积极探索融资新渠道,规范资金使用用途;第三结合多种治理模式,完善治理体系;第四加强监督管理,整体提升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