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肩关节镜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与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tory Drugs NSAIDs)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研究,对比分析何种治疗方法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效果更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9-2019.9在我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冻结肩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试验组含有女性16例,男性14例,平均年龄(52.31±5.08)岁,平均病程10.2个月;对照组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50.71±4.79)岁,平均病程11.6个月。本研究中的60例患者均在其本人及家属的知情下,再经过医院伦理学成员的同意下,获得相关术前签字的提前下进入本试验的研究。试验组采用肩关节镜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对照组利用非甾体抗炎药结合推拿康复治疗。试验组手术中使用的关节镜器械采用美国Stryker,取直径4mm的30°的角度进行手术。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给予75mg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每日一次,一次一片,14日为一个疗程。推拿手法由试验组中同一个医师进行同实验组中的术中松解手法。该试验的统计我们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22.0对本试验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检验后,当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均数±标准差表作为计量资料。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及这两组间的数据分析比较,采用方差及t检验方式来表示。在本研究的治疗前,分别记录好试验组和对照的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和Constant-Murly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经过治疗后及之后的1,3,6个月对两组进行组内及组间的VAS评分和Constant-Murly评分对比,再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对两组有效率的进行综合性评价,比较差异是否有医学统计学意义。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治疗后随访,试验组中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后两周拆线,切口达I/甲级愈合。对照组及试验组中的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对本次研究的两组的患者进行VAS评分记录并同时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组内疗效比较时,不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在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时发现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对两组的患者进行Constant-Murly评分的记录并同时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通过组内的疗效比较可以发现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Constant-Murly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VAS评分及Constant-Murly评分组间疗效对比发现:在本试验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中,不论是肩关节镜技术结合推拿康复手法还是非甾体抗炎药结合推拿康复手法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均可为患者改善肩关节功能。但是,从本试验的统计学数据中我们认为治疗原发性冻结肩,肩关节镜技术结合推拿康复较非甾体抗炎药结合推拿康复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关于肩关节镜技术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有学者认为缓解疼痛的原因是在生理盐水的持续冲洗下,可以使关节囊的粘连逐步得到松开,从而使关节腔的容积可以得到一定的恢复。与此同时,生理盐水还可以使关节腔得到冲洗,利用关节镜中的作用可以将炎症部分吸走,从而减少关节内的炎症反应,使患者的肩关节得到更好的恢复。结论:本研究比较了肩关节镜下结合推拿康复与非甾体抗炎药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我们发现肩关节镜结合推拿康复与非甾体抗炎药结合推拿康复在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中均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成效,两组患者均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肩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肩关节镜技术结合推拿康复治疗原发性冻结肩疗效更为显著。肩关节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等优点。推拿手法能舒经活络,疏通气血,滑利关节,祛风止痛的目的。患者的问题不但得到了解决,也帮患者节约长期治疗费用,而且也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