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口服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对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为临床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观察组3,每组各15名,均给予基础治疗,其中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戒酒、规律作息时间、合理膳食、适当锻炼、禁止滥服药物以及避免接触具有肝毒的物质)、积极治疗伴发病和去除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1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2在基础治疗上给予中药疏肝健脾降浊汤口服治疗,观察组3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均2周为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肝功能(ALT、AST、GGT、TBL)、血脂(TC、TG)、肝脏彩超等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估4组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观察组1为73.3%、观察组2为86.7%、观察组3的为93.3%,烯磷脂酰胆碱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口服对比其他组有较好临床效果,但4组间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均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各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程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3较其他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无差异(P>0.05)。(3)各组均能改善肝功能,治疗前后各组内ALT、AST、GGT、BTL的下降程度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对ALT、GGT、BTL的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AST方面,观察组3较观察组1、观察组2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较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各组均能明显降低血脂,各组内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3较其他组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无差异(P>0.05)。(5)各组对肝脏影像学改善均有较好疗效,各组内治疗前后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组治疗方法均能起到缓解中医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恢复肝脏影像学的治疗效果。多烯磷脂酰胆碱穴位注射联合口服疏肝健脾降浊汤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及降低AST、TC、TG方面较单独运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穴位注射、口服疏肝健脾降浊汤具有优势,可以提高对AFL的临床疗效。另外,临床实验中,未发现不良事件,说明多烯磷脂酰胆碱穴位注射联合口服疏肝健脾降浊汤的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