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网络这一公共话语空间,尤其是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发展,文章试图在法律规制的视角下消除网络舆论的法律冲突,建构网络舆论调整体系,以确保正确健康的舆论,进一步促进其在民主进程与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绪论部分说明了为什么提出从法律规制的视角来研究网络舆论,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这一问题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力求依托公共领域与网络舆论、言论自由与网络空间、科技进步与相关立法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第一章从网络舆论相关概念的澄清入手,介绍了网络舆论的历史现状、发展模式与现状特征、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特别是现有法律对网络舆论缺乏有效的规制,以引出有关网络舆论与法律的冲突。第二章选取了近年来若干轰动案例作为素材,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介绍网络舆论在现实中与法律的冲突形式,这些冲突涉及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公民隐私的冲突、与政府名誉的冲突、与司法调查权的冲突、与信息统一发布制度的冲突等。第三章从多层次挖掘网络舆论与法律冲突的原因,从中得出冲突的结果是由网络舆论社会角色的错位、相关人员素养的缺失、网络舆论与法律的价值冲突、行政权力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及网络舆论背后的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等因素造成的。第四章对当下有关网络舆论的法律制度进行梳理,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有关网络舆论保护的专门法律;其次,制定主体混乱、规范客体重叠,法律位阶较低、下位法居多;第三,大多是以“禁止性”规定或“义务性质”内容存在;第四,立法与科技的断裂;最后,对网络舆论的限制缺乏透明性与救济途径。第五章根据前文网络舆论的相关理论,以及上述有关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现实情况,认为通过单纯法律途径很难建立网络舆论调整体系,由此提出了构建网络舆论调整体系的三大对策,认为只有在厘清和认识网络舆论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高网络舆论主体的道德意识,即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完善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与法规的建设,在宏观上遵循传播规律,坚持法律规制,注重伦理疏导的原则,才能形成有所作用的调整体系,最终才能有效保护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从根本上产生对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力量。最后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再次重申第五章的相关观点,指出在宏观上遵循传播规律,坚持法律规制,注重伦理疏导的原则及相应对策,也是一种规制,是一种符合规律的、整体性的、全过程性质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