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认识高效课堂价值,营造丰富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是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性的高效教学模式,“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认识高效课堂价值,营造丰富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最优,是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性的高效教学模式,“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努力创设生生、师生良性的互动过程。本文主要探究高中历史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的合理运用,发现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尝试提出优化建议。为此,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以及高中历史“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力求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把握“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为下一步的应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论文以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民主政治的扩展》一课为例,在陈述学案和教案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设计案例的展示和分析,以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高中历史双动两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第三部分重点考察“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文章以《民主政治的扩展》一课为例,从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三方面观察高中历史“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旨在体现“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表现。第四部分是对高中历史“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调查与建议。文章在收集和解读相关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该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了解学生在此模式下学习认知、学习行为、学习期望变化,发现此模式的应用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以提升该模式的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果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必不可缺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能够弥补中学生在历史认知上常见的不足,如关注单一事件,忽略前后事件之间的联系;关注单一方面,忽略整体上分析历史事件等等。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妥善运用因果思维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妥善运用因果思维,不仅能说出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
科学技术推动着近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创新和突破更是国家战略的需求和目标,在关注科技向前发展的方向时对于科技如何发展而来的历史却容易被忽略。过去的科学技术虽然会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但在其发展中所产生的科学历史、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经验与反思都是值得今人借鉴的。作为当代的高中生,对我国科技发展源流脉络的了解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站在科技史的角度,针对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史内容
任何事物都发生在特定的时空中,历史更不能脱离时空谈分析,时空观念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去看、去分析的意识,学会以客观的时空条件为基础去理解历史现象。五大核心目标的实现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同时达到,而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来确定可以达到一个或者几个目标,时空观念作为培养学生的课程目标之一,需要教材中与之相适应的载体来实现,环境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因
新冠疫情暴发后,种族歧视与排外行为在部分欧美国家甚嚣尘上。欧美社会参与歧视排外的群体范围较广,歧视排外的手段类型较为多样,以华裔为主的亚裔族群是歧视排外的主要对象。欧美国家传染病史上的种族主义是歧视排外的历史根源;民粹主义在欧美国家的泛滥是歧视与排外的现实驱动;大众媒体的怂恿煽动是歧视排外的舆论催化。疫情中欧美社会的种族歧视与排外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微观层面,妨碍疫情的认知与应对,加剧病毒的传播和扩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的民族和文化,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和优势,探讨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现状,提出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途径和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爱国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一方面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作为人文和科学的桥梁,有助于推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事物发展存在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它就如同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人们如何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它造福于社会,就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教育使人明智通理,通过科技史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背景,思考科学和技术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要求改变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共识,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如何寻找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如何行之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却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此背景之下,本文尝试以地方史的开发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将地方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探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素质优良、能力发展全面的人才的大量需求,世界各国将人才的培养更多的聚焦于人的能力的发展。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将“21世纪技能”作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目标,我国也在2016年建立核心素养体系。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高中化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教师在了解和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层次和学习心理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暗示手段具有良好的反馈,而教师运用暗示手段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暗示心理在初中历史教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将乡土史资源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本文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从六个方面来探讨乡土史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问题。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缘起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以及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等三方面问题介绍,作为课题所关注的松桃县乡土史资源运用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章,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