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主的交通运输业与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力量。其中,交通运输业不仅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加速器”,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在这个大背景下,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但是,新的发展时期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迈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是这一时期对社会各行业提出的现实要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城市,也应当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齐头并进。城市中不同种类的交通设施行成了不同的交通空间,如道路空间、停车场空间、高架桥空间、下穿隧道空间、公共汽车站空间以及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而不同的交通方式又形成了各自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如空港、水港、公路客(货)运站、铁路客(货)运站、地铁站等。其中,铁路运输以其安全、经济两大优势在整个行业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4铁道统计公报》,2004年度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总发送量249017万吨,完成旅客运输发送量111764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5712.17亿人公里,其中,由于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集中化、大型化、复杂化的特点,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具有典型性,因此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本论文通过对相关铁路客运站的调查分析,将由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的基本属性而产生的区域空间纳入到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中进行基于系统论的研究,从城市空间设计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我国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的基本特征与构成、与城市交通结构的动态关系、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作用,探索站前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希望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调查研究,寻找出更为系统的理论作为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设计工作的有益参考。在论文结构安排上,首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铁路客运站前空间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定义和分类,分析其物质、要素、界面、空间及行为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铁路客运站前空间的定位、功能特征、空间构成要素、构成序列、构成界面等方面研究其物理特征,以作为其场所使用者和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模式分析的基础。然后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合实例分析,力图归纳出较系统的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优化整合原则,使本论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