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秩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_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主的交通运输业与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决定力量。其中,交通运输业不仅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加速器”,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在这个大背景下,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强。但是,新的发展时期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迈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正是这一时期对社会各行业提出的现实要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载体-城市,也应当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齐头并进。城市中不同种类的交通设施行成了不同的交通空间,如道路空间、停车场空间、高架桥空间、下穿隧道空间、公共汽车站空间以及本课题将要研究的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而不同的交通方式又形成了各自的综合交通枢纽站,如空港、水港、公路客(货)运站、铁路客(货)运站、地铁站等。其中,铁路运输以其安全、经济两大优势在整个行业中占据着巨大的比重,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4铁道统计公报》,2004年度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总发送量249017万吨,完成旅客运输发送量111764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5712.17亿人公里,其中,由于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集中化、大型化、复杂化的特点,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具有典型性,因此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本论文通过对相关铁路客运站的调查分析,将由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的基本属性而产生的区域空间纳入到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中进行基于系统论的研究,从城市空间设计角度进行分析,明确我国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的基本特征与构成、与城市交通结构的动态关系、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作用,探索站前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希望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调查研究,寻找出更为系统的理论作为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设计工作的有益参考。在论文结构安排上,首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铁路客运站前空间的概念和性质进行定义和分类,分析其物质、要素、界面、空间及行为构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铁路客运站前空间的定位、功能特征、空间构成要素、构成序列、构成界面等方面研究其物理特征,以作为其场所使用者和参与者的行为和心理模式分析的基础。然后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合实例分析,力图归纳出较系统的城市铁路客运枢纽站前空间优化整合原则,使本论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红楼梦》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学巨著,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其现有的两部英文全译本分别是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霍克斯、闵福德翁婿所译,两个译本各有千秋,
程度补语是现代汉语里很重要的一类补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带“得”的程度补语,一类是不带“得”的程度补语,本文选取了“极”、“透”、“死”、“坏”这四个最常提到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 et S.Lee)又名山桐子、猴子果、野桐、马兰后。是常绿乔木,高10~20米;树干挺直,胸径30厘米;树皮淡黄色;小枝干暗褐色。单叶互生,卵形至椭圆形,
无论在传统上,还是在革新方面,版画艺术自身的版种分支的复杂性自然而然地导致了版画领域里观念的广泛性以及选材、风格和制作方法上的多样性。20世纪末期以来,人们一已趋向
“我们呼吸的空气由氧气、氮气和广告组成。”任何一个敏于时代变化的人都会切身地感受到,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广告包围的时代。当今社会,产品大幅度增长,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近代科学关于混凝土强度的细观研究以及大量工程实践所提供的经验都说明,水工建筑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环境和地质条件,结构物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采用切实有效的综合防裂措
近年来高强自密实混凝土(SCC)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弹性模量仍然偏低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领域,提高SCC弹性模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进行了C50 SCC用矿物掺
水环境作为社会、经济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它的承载能力状况对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并根据水环境承载能力指导区域的规划和发展,成为
近年来,以正交频分复用为代表的多载波调制技术有着可节省带宽及有效对抗多径效应等优点,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通信技术。多载波通信系统拥有许多优点,但存在峰值对平均功率比
影响英语清晰表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汉语思维的影响这一角度来探究英语表达的清晰问题,并就应对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