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直观上来看,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所以,传统译学研究一直侧重于两种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以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形成了许多以语言分析、符号转换等语言学为基础的标准和理论。然而,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传播媒体的日益增多,电脑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络的大众化,使得全球的交流活动日趋简单、快捷、频繁,各个国家不再作为孤立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文化等正跨越国家的边界,日趋融合与同化,也就是所谓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翻译作为一门旨在交流的学科,必然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许多传统译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原来的翻译标准无法全面阐释来自各方面瞬息万变的新信息和新因素。传统翻译研究分析的重点一直是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而现在更多翻译学者跨学科对翻译进行更深层的挖掘和探讨。因此,近年来的翻译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向邻近学科扩展和多元化的倾向,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本论文试从国内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中讨论文化与翻译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并指出翻译并不仅局限于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许多蕴含在其中活跃的文化因素才是翻译的难点所在,译者的身份也从原来的“会走路的字典”变成了“文化调节者”。在众多跨文化翻译理论中,翻译研究学派不仅强调了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而且提出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1990年,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第一次提出翻译研究应当进行“文化转向”。这不仅是翻译研究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而且把翻译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真正的突破”,它强调了当时翻译研究正式引入文化视角,它的提出为译者从文化角度分析文本并形成一种以文化为出发点的文化本位意识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跨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与此同时,本文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说明跨文化翻译与文化本位意识应当遵循的原则及其应当注意的问题,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既重视文本本身,又注意对其文化语境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