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在糖尿病大鼠中的降糖作用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以壳聚糖为载体的胰岛素微球的口服制剂在Wistar大鼠体内的吸收和靶向分布情况。了解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吸收后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及持续的时间,并与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的降糖效果相比较。 方法:(1)采用溶剂蒸发技术制备粒径小于5μm的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将正常Wistar大鼠分别于用胰岛素微球管饲后第1、2、3、7天处死,取其小肠、肝、脾组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微球的存在情况。(2)18只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3组:壳聚糖胰岛素微球管饲组(120u/kg,G组,n=6);诺和灵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24u/kg,I组,n=6);糖尿病对照组(管饲等容积的蒸馏水,C组,n=6)。另有1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管饲等容积的蒸馏水,N组,n=5)。分别测定4组大鼠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7天的血糖值,并做组间比较。 结果:(1)壳聚糖胰岛素微球能通过大鼠的小肠吸收,并靶向分布于小肠、肝、脾等器官。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口服壳聚糖胰岛素后第1天小肠中就有微球的存在,第2-3天肝、脾中出现较多的微球,在第7天小肠中未再发现微球存在,而肝、脾中仍可见少许微球。(2)壳聚糖胰岛素管饲组在管饲后第1天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从24.7±3.2mmol/L下降至16.9±5.5mmol/L,第2天降至最低12.1±5.7mmol/L,第3天开始逐渐回升至用药前水平,血糖最大下降幅度为50.2%。诺和灵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组注射胰岛素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从25.2±3.8mmol/L下降至10.4±5.Zmmol/L,第Z天开始逐渐回升至用药前水平,血糖最大下降幅度为%.7%。两组下降幅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巾>0刀5人 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血糖无明显变化,但它们分别和前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巾<0刀1)。 结论:壳聚糖胰岛素微球可以通过大鼠的小肠吸收并靶向分布于小肠、肝、脾等器官,且能在大鼠体内逐渐降解代谢。壳聚糖胰岛素微球日服对链腺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L-NAME对围生期子鼠十二指肠球部肌层厚度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购成年Wistar大鼠(SPF级,无有害菌级别)60只,其中雄性大鼠40只,雌性大鼠20只,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20例应用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结果和影像学资料。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