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林草植被时空格局变化监测及归因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wpw8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套灌区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产粮区,自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大量林草植被正面临着荒漠化加剧、景观破碎度加重等一系列生态系统问题,严重制约了灌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展对生态环境的变化监测和驱动力等相关基础研究。因此,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利用产品和林草植被覆盖度,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趋势分析、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河套灌区2000~2019年林草地及其覆盖情况在空间和数量上的变化。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数学分析方法,分别对河套灌区的林草地分布和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进行驱动力的分析,并探究适宜林草植被生长的驱动因子分区范围,以期为河套灌区和具有相似环境背景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遥感云平台,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了河套灌区20期林草植被覆盖度。通过野外实测植被覆盖度对反演值的精度进行评价,各灌域林草植被覆盖度的反演精度(1-RMSE)都在0.85以上,表明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的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结果满足精度要求。(2)2000~2019年河套灌区林草地占总面积的16.64%~22.03%,各灌域总体上呈减少态势,共减少面积为665.93km~2。20年间,林草地累计转出1618.08km~2,其中2004~2009转出最多,为631.66km~2;林草地累计转入1403.17km~2,其中2009~2014转入最多,为464.99km~2。转入部分主要分布于义长灌域东部与解放闸灌域西北部的未利用地,转出部分主要分布于乌兰布和灌域且主要转为耕地。(3)河套灌区的林草植被覆盖以较低植被覆盖为主,占林草植被总面积的37.02%~43.53%,其次是中植被覆盖,而高植被覆盖的林草地则分布最少,占林草植被总面积的3.8%~6.24%。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呈东高西低分布。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26左右。各覆盖类标准差椭圆的变化比较平稳,重心迁移总体表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态势,各时段迁移距离介于0.71km~15.46km。(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是导致林草地变化的主导因素,2000~2009年间驱动因素权重前4位的为:气温(1.144)、距耕地距离(-0.934)、降水(0.539)、地下水(0.208),2009~2019年驱动因素前4位的为:气温(0.889)、距耕地距离(0.785)、降水(0.428)、距水域距离(0.295),表明水热条件是影响河套灌区林草变化的关键原因。(5)利用地理探测器对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发现,距水域距离、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对林草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异的解释力相对较强。并通过风险探测器分析得到适宜林草地生长的各驱动因子分区范围分别是:147~157mm的降水区间、8.9~9.2℃气温区间、1.8~2.8m地下水埋深区间、7537~11250m的距居民点距离区间、10014~13121m的距道路距离区间、1566~2254m的距耕地距离区间、0~670m的距水域距离区间。
其他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丰富,为我国主要能源基地之一,鄂尔多斯市神东矿区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高强度煤炭开采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一系列地下水资源短缺问题,由开采引发的水质与水量的变化,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以神东矿区旗下较有代表性的补连塔矿区为研究区,开展采煤驱动作用下含水层系统演化研究,探究地下水化学组分变化特征及
学位
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立足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工混凝土特殊服役环境和当地丰富的粉煤灰和风积沙资源,研究室温环境下,通过碱激发技术实现粉煤灰高替代水泥配置风积沙混凝土,既是对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风积沙的再利用,也是减少全球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从宏观、微观、化学组成等角度研究室温养护下不同碱掺量粉煤灰风积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孔隙结构和化学成分演化规律,并运用Weibull分布函数建立碱激发风
学位
本文选择以大海则煤矿、营盘壕煤矿、巴拉素煤矿所在的海流兔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数字滤波法(RDF)、时间步长法(HYSEP)、滑动最小值法(UKIH)和加里宁法四类10种方法进行对比评价,采用纳什系数以及相对误差对海流兔河流域进行基流分割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并选择数字滤波法和滑动最小值法从年际尺度、月季尺度对基流进行精度计算,定量计算人类活动和降水对海流兔河基流的贡献率。在此基础上借助Gis平台软件,
学位
砒砂岩是一种特殊的砂岩、泥砂岩,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所接壤处的鄂尔多斯高原。因为砒砂岩整体结构性能极差,遇水成泥沙,所以导致它在雨水季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了实现大量松散砒砂岩的有效利用,提高砒砂岩的力学性能,将其开发为砒砂岩水泥土运用于路基垫层、渠道衬砌等方面,既可以实现资源利用,也能改善黄河流域砒砂岩地区的水土流失。又因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地区火力发电厂、热力公司较多,且为降低污染多采用循
学位
为了在内蒙古西部沙区建设过程中有效地降低成本、就地取材,我们可以利用沙漠地区丰富的风积沙资源制备工程所需的混凝土材料。本试验采用60%风积沙等质量替换河砂,并掺入不同掺量碳酸钙晶须来分析获得晶须增韧风积沙混凝土的最佳碳酸钙晶须掺量,开展碳酸钙晶须对风积沙混凝土增强、增韧机理方面的研究,建立晶须增韧风积沙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变化的数学模型。依托盐溶液冻融循环破坏试验研究结果探究晶须增韧风积沙混凝土的耐久
学位
达拉特旗是鄂尔多斯市较为重要的农业作物生产大县,土壤盐渍化是影响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关键因素,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是盐碱地改良的首要目的。2020年达拉特旗启动实施了2万亩“达拉特旗盐碱化耕地改良示范区水盐监测与评价”科技示范推广计划项目,本文通过研究试验区施加不用改良措施条件下土壤改良情况,针对不同的研究区域选择了最适合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20~2021年
学位
库布其沙漠北缘地区因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加之该地区也面临黄河凌汛期水患灾害威胁。为缓解防汛安全形势并改善地区生态环境,2014年起,有关部门当地探索实施黄河生态引水工程。工程实施以来,环境显著改善、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强,但下垫面生态格局演变进程发生变化,水文循环过程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常态化引水机制缺失,生态环境恢复情况反复,引水工程在部分地区也并未产生持续性效应。因此为保障地区生态环境持续
学位
机制砂在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泥粉,泥粉因其本身特性,会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也有不利影响,《建设用砂》中以MB值来表示机制砂内的泥粉含量。随着我国基建规模的扩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适用面扩大,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的要求提高,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受泥粉的影响研究十分必要。偏高岭土和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通过掺加矿
学位
拉萨地处拉萨河谷地带,为西藏的主要耕作区,燕麦是近年来该地区广泛种植的人工牧草之一。该地区燕麦生长多依赖降雨和地面灌溉,但由于当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耕地土层薄、地势不平,导致燕麦产量低下、灌溉水利用效率低。喷灌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节水、增产等优点,是拉萨地区逐步引入、推广的重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针对高海拔地区独特自然气候条件下,喷灌水运输到田间过程中辐射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尚未确定,喷灌技术参
学位
本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渠道混凝土衬砌服役环境和特殊气候为背景,利用灌区周边固体废弃物粉煤灰和硅粉替代部分水泥配制混凝土试块,通过室内快速冻融机和风沙吹蚀装置模拟野外服役环境,运用超景深显微镜对混凝土损伤表面观测分析,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孔结构变化趋势,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和物质衰变方程理论分别建立寿命预测模型和劣化衰减模型,为北方冻融风蚀区渠道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配制适合灌区服役环境的渠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