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针埋线结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及控制复发情况,探讨“腹针理论”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36例。试验周期为4周,治疗组予以腹针埋线结合依巴斯汀片治疗,腹针埋线2周一次。对照组仅予以口服依巴斯汀片。在试验过程中,若受试者症状消失,则将依巴斯汀片逐步减量。每周进行荨麻疹症状分级评分,指导患者用药,于治疗前后进行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评分、UAS评分、DLQI评分,以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评分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有效率。在试验结束的第30天对受试者进行随访,统计比较两组痊愈、显效、有效的受试者症状分级量表评分。所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有63例受试者完成临床研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病程、UAS评分、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评分、DLQ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一致。(2)两组治疗后的荨麻疹症状分级量表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U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4)比较治疗第4周两组口服药物总量情况,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统计两组痊愈、显效、有效的受试者治疗后30天的荨麻疹症状积分,与治疗结束时进行组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后有所上升,P均<0.05。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腹针埋线结合依巴斯汀片与单纯口服依巴斯汀片在控制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2.腹针埋线结合口服依巴斯汀片在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有优势。3.腹针埋线结合依巴斯汀片在控制复发方面较单纯口服依巴斯汀片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