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化就是把农村社区转变为城市社区,把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过程。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土地被城市征用,过去的村落也逐渐变成了一个个“城中村”,“城中村”中的失地农民也因此最先被裹进了城市化的浪潮中,成为了农民市民化的先行者。由于“城中村”是一个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过渡型社区,城市包围下的“城中村”自身独特的环境和特点,使得“城中村”失地农民在“城中村”这种特殊社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市民化道路。 在“城中村”中生活的失地农民是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城市化过程中,他们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土地,面临着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然而由于他们是生活在脱胎于农村社区的“城中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这使得他们的市民化过程具有独特的“城中村”特色。在“城中村”中,经济利益、各种制度结构、文化冲突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络相互纠缠在一起,使得“城中村”失地农民对于市民化有着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本文以合肥市的若干个“城中村”为原型,提炼出一个合肥市的“城中村”模型——“小郢村”,对“城中村”失地农民在户口、经济收入、生活方式、社会互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城中村”失地农民由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换,并不仅仅只是户口和职业方面的转变,尽管“城中村”失地农民在快速城市化的作用下,已经比较容易地完成了经济层面上的适应,但社会、心理层面的适应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在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保障问题、社会关系重塑问题、思想意识变迁等问题。对此,笔者分别从身份转变与制度保障、观念转变与市民意识、社区转型与社区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市民化是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应当结合“城中村”特殊情况,在建设新型社区的过程中,使“城中村”最后完全融入城市而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最终在职业上、文化上、行为方式上、思想观念上将“城中村”失地农民塑造成为真正的城市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