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荧光,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及便于检测等优点,被广泛地用于环境分析、分析化学、生命科学等许多领域。本论文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理,设计合成了新型的荧光纳米化学传感器,并用于爆炸物TNT和金属汞离子的荧光检测。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微粒(MSN)为主体材料,通过配体交换和原位生成法将聚对苯撑乙烯(PPV)引入到MSN中(PPV作为能量供体),制备出具有荧光发射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纳米微粒(PPV@MSN NPs)。在介孔内壁通过硅氧偶联反应修饰上能识别TNT分子的有机胺基团,TNT因与有机胺之间形成了Meisenheimer复合物(能量受体)而被吸附到介孔二氧化硅的孔道内部。此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供体发色团(PPV)的能级匹配,在介孔内能量给体和受体之间通过高效的FRET而使PPV的荧光淬灭。根据PPV的淬灭程度可检测TNT的浓度。在乙醇溶液中,TNT浓度在1-15μM浓度范围内,PPV@MSN-NH2的荧光淬灭程度与TNT的浓度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0nM。2.将8-羟基喹啉(HQ)作为功能性配体,通过简单的配体交换方法成功的合成了HQ荧光功能化的巯基乙胺包覆的ZnS纳米微粒(ZnS-NH2-Q NPs)。HQ与ZnS NPs表面的Zn2+形成单配位的配合物,从而导致ZnS-NH2-Q NPs在503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特性。这种表面功能化的纳米微粒有稳定的光学性质,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36%),且溶剂对光学性质的影响小。微粒表面包覆的胺基可以选择性的吸附爆炸物TNT分子,然后通过FRET淬灭纳米微粒的荧光。识别基团胺基为合成ZnS微粒的同时一步引入,避免了后修饰对微粒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体系中加入TNT前后荧光物质的荧光寿命发生变化,证明该过程中发生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此方法检测TNT的检测限可到达10nM。3.合成了5(6)-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修饰的β-环糊精荧光传感材料,并对其化学结构与光谱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控制FITC与全-6-胺基-β-CD反应的摩尔比(1:1),在赋予β-CD荧光性质的同时,还保留了分析物质的识别基团。β-CD上剩余的胺基会识别和吸附水中的TNT,并形成TNT-胺基复合物。此复合物的吸收光谱与供体发色团(FITC)的能级匹配。因此,在β-CD载体上,主体和受体间发生FRET,导致主体的荧光淬灭,实现了在水溶液中对TNT的荧光检测,检测限达20nM。4.以PPV@MSN NPs为荧光给体,将引入介孔内的螺环内酰胺化罗丹明B(SRhB)为能量受体,设计并合成了可实现对Hg2+检测的基于PPV@MSN@SRhBNPs杂化体系的双荧光发射传感器。在乙醇/水(8:2, V/V)混合溶液中,没有Hg2+存在下,此复合材料的荧光为共轭聚合物PPV的绿光发射(最大发射峰为502nm)。当加入Hg2+后,Hg2+诱导螺环打开,使罗丹明B的红色荧光恢复(发射峰为585nm),与此同时,PPV的荧光通过FRET转移到开环后的罗丹明B上,导致PPV的荧光淬灭,从而实现了供体PPV与受体罗丹明B之间的能量转移。此荧光传感体系可通过加入Hg2+前后,能量受体和供体的荧光强度比值(I585/I502来荧光比率检测二价汞离子。实验结果表明:此探针体系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限为20nM,大约4ppb)、良好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