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体执行流模型中消息通信的时间可预测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可预测系统要求系统中的计算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也就是说要求系统有可预测的硬件延迟、可预测的软件系统以及可预测的程序响应时间。Minicore是基于服务体执行流模型的新型微内核操作系统,它有效的将操作系统中的存储模型和运行模型相分离。以强实时系统为目标,Minicore的可预测性是它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时间可预测系统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实现以达到其对时间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需要对操作系统代码模块进行离线分析,通过分析证明操作系统是满足可预测性的时间需求,静态分析操作系统的时间可预测性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每一个对时间属性的要求都会自上而下的传播到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处理器、指令集架构、编程语言、编译支持、运行时系统、调度以及通信等。微内核的高度模块化的设计使Minicore对服务体(Minicore的基本单元)间的消息通信的依赖度极高,于是对于Minicore的时间可预测性分析也无可避免的依赖于通信模块的时间可预测性。通信模块支持执行流在服务体之间流动,请求特定的服务,完成任务。系统中唯一的消息发送原语是sendmsg,提供包括同步连续、同步分离和异步这三种消息通信方式。本文的工作是探究基于服务体执行流模型的微内核操作系统Minicore的时间可预测性问题。其中第一项工作是实现操作系统的消息通信模块,并定义配置相关的时间可预测性(CIPr)作为评估消息通信时间可预测性的指标。CIPr的计算基础是通信模块的WCET (Worst-Case Execution Time)。对通信模块的WCET分析计算采用静态WCET分析中的基于路径的算法,包括提取目标代码片段,程序控制流分析,处理器特征分析和WCET计算四个阶段。第三章通过计算Minicore通信模块的WCET,分析消息通信的时间可预测性,为未来实现时间可预测的通信机制并分析Minicore的时间可预测性提供基础。其次,本文基于引流开销远大于上下文切换这一事实提出了懒惰引流,即一种针对服务体执行流模型的通信模块的优化策略。懒惰引流策略通过最大限度的推迟引流的发生,使系统批量处理服务请求,以分摊引流的开销。在实现上,懒惰引流引入了引流器(Director)与调度器合作形成二级调度。懒惰引流优先使用调度器而将对引流器的调用最大限度的推迟,让引流器负责在服务体之间调度执行流,而调度器负责在单个服务体内的小端口之间调度执行流。计算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即在一个服务体存在多于一个小端口的情况下,懒惰引流的性能优势明显,且在系统负载较大两个服务体发生频繁的通信时,懒惰引流带来的优化效益会更佳。
其他文献
近年来,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以纸张、磁带、录像带等实物载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已逐渐被以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
互联网架构的飞速发展,促进了Web应用的广泛应用。Web应用在国计民生、商业领域和个人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现今,Web应用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而又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并且
随着现代社会日益趋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信息系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传统的安全措施提高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但各种入侵事件还是不断的发生,为此必须
网格计算是分布式高性能计算的发展产物。利用网格技术,人们可以将原本毫无关系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与网络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超级计算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计算与信息服务,但
随着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软件维护问题已成为当前软件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软件维护过程中,程序理解是一项枯燥、费时且困难的任务,必须借助程序理解辅助系统进行辅助分析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的跨地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都需要在Internet或企业广域网中运行。传统二层C/S应用程序结构是单一服务器且以局域网为中心的,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除了要抵御来自外界攻击和破坏,同时还要防止来自内部的有意或无意的泄密。仅依靠完善管理制度很难从根
随着语义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本体知识库被建立起来实现知识共享。查询这些知识库需要用形式化的查询语言,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对最简单的布尔查询都难以接受,
演化算法作为一种具有群体搜索策略的启发式算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科学研究、工业制造中。近年来,被用来解决众目标优化问题(many-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s)的有效
无线自组织网络是由一组同时具有收发功能的移动或者固定终端组成的多跳网络系统,其无需固定基础设施的支持,易于部署,且契合了用户对无线通信灵活和可移动的需求,因而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