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细胞因子不仅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而且可以调节全身的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因子与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免疫单药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是否具有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次接受抗PD-1抗体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治疗有效组包括最佳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的患者;而治疗无效组包括最佳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的患者。本研究通过多细胞因子流式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并验证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性血液细胞因子。另外,我们采用荷瘤小鼠模型探索目标细胞因子抗体与抗PD-L1抗体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治疗有效组有29例,无效组有19例。在治疗有效组中,基线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显著性降低。同时,在基线血浆IL-6水平低的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显著性延长(p=0.0088)。无论在肺腺癌(p=0.143)还是肺鳞癌(p=0.0161)中,该趋势保持一致。另外,组织IL-6表达水平与PFS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03)。在荷瘤小鼠模型中,抗IL-6单抗联合抗PD-L1单抗显著抑制移植瘤的增长速度。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提示抗IL-6单抗可以显著增加CD8+T细胞的浸润程度,抑制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线IL-6表达水平具有免疫单药治疗标志物的潜力。考虑到临床样本可及性和检测便捷性,血浆IL-6更有价值被进一步探索与验证。临床前模型提示抗IL-6单克隆抗体表现出与抗PD-1抗体的协同增效抗肿瘤作用,这点为后续相关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背景]既往研究报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与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多数研究主要在高加索人群中进行探索。由于基因、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差异,亚裔与高加索人的肠道菌群存在异质性。所以,本研究旨在分析在中国人接受免疫治疗单药疗效与肠道菌群的组分及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主要纳入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次接受抗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治疗的晚期胸部肿瘤患者。我们收集了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同时,我们动态收集了入组患者在用药前、疗效评价时及疾病进展时的粪便标本,并采用16S rDNA技术检测粪便中的肠道菌群。[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42例晚期恶性胸部肿瘤的患者,其中有23例患者接受抗PD-1治疗治疗有效,19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无效。通过对比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和疗效,我们发现艾克曼菌(Akkermans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肉杆菌科(Carnobacteriaceae)和厚壁菌门(Clostridiales Family XI)明显富集在治疗有效组。本研究把以上5类细菌统称为“共生菌”。研究发现共生菌的相对丰度与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4),同时与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0016)。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共生菌的相对丰度是预测晚期胸部肿瘤患者接受免疫单药治疗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HR:0.17,95%CI:0.05-0.55,p=0.003)。[结论]本研究发现在亚洲人群中,基线肠道菌群可能对免疫单药治疗有重要的影响。共生菌群是否具有作为免疫单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待进一步验证。[背景]目前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正在探索免疫联合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获得性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其结果尚未公布。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真实队列中EGFR-TKIs获得性耐药患者对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了自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采用Kaplan Meier曲线进行绘制,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方法,而多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中位PFS是3.25个月(95%CI 1.65-4.86)。其中,16 例患者(51.6%)具有 EGFR 19del突变,12 例患者(38.7%)有EGFR21L858R突变。所有患者均使用抗PD-1抗体,25例患者(80.6%)采用免疫联合治疗。在单因素分析中,免疫联合治疗组患者的PFS 比免疫单药组更长,但是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3.42 vs.1.61,p=0.078,HR 0.43,95%CI 0.16-1.13)。有抗血管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的PFS明显延长(3.42 vs.1.58,p=0.027);但是肝转移患者的PFS显著缩短(2.04 vs.3.42,p=0.03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联合治疗和既往抗血管药物治疗史是PFS的独立保护因素;而肝转移是独立危险因素。在不良反应方面,4例患者(12.9%)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了1-2级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皮疹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免疫联合治疗可以给晚期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NSCLC患者带来一定的临床获益和可耐受的安全性。随着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并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