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研究——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家风文化逐步回归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笔者认为家风对家庭及社会的道德文化影响巨大,故选择以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为题,开展硕士论文的研究,本文采用实证和思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家风教育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动静”两个层面对家风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语境中家风概念的内涵;基于道德认知发生理论、道德移情理论,探讨了家风教育的基本原理;对本文拟实证的重点问题进行预测试,并提出了理论假设;对量表设计、问卷发放等问题进行了解释说明。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关注的是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的内容、价值取向、教育方法及教育的实效性等问题,实测数据符合预期,数据信效度较高,实测数据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的实然状态。  本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显示: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教育内容兼及传统道德和现代道德,但其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家风道德教育在道德层次上注重为己利他,追求最基本的善;在道德原则上遵循道义论和完善论,注重德行和德性。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社会行动法等是家风教育的主要方法,各种教育方法相互融合,并结合家庭实际和特色、融入时代元素和精神,呈现出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现代性特征和经验性色彩。  本文进一步对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亲子关系、血缘亲情、道德权威以及简明实用的家风内容有效促进了家风教育实效性发挥;缺乏道德理性培育、缺乏现代伦理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家风内容传承缺失等现存问题阻碍着家风教育的健康发展。  本文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的对策。主要观点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重点施教,加强大学生道德理性培训;合理引导,强化大学生道德认知;通过社会协作、相互配合,营造社会大氛围,促进家风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吉庆纹样 富贵华丽  清代刺绣工艺之盛,如百花齐放。清代宫廷缘于绣品的需求量巨大,宫廷内招募了大批刺绣高手,并且指令江南苏杭织造局所辖的绣作,协同生产供奉内廷。织绣纹饰皆以吉祥装饰为主且具有趣味性。用五色彩平金、打籽、绒绣等多种工艺绣出的彩云、蝙蝠、八吉祥、暗八仙、佛手、桃子、石榴、灵芝、竹子、仙鹤、水浪和山纹等,无不是具有喜庆色彩内涵。除服饰外,帝王后妃随身配褂的各种绣品佩饰,包括荷包、钱袋、烟
随着社会变迁和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教师的生存与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和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国家的振兴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在于教师。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的教学质量的
学位
民间规范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机制,经常被应用于纠纷解决和确认事实上的权利和义务。民间规范,是多年来我国乡土社会治理中关注甚多的一个问题。古已有之的民间规范,不仅是古代
一般人格权作为人格权体系中的基本制度,对于补充具体人格权立法的不足,全面保护一般人格利益,完善民法中的人格权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制度在人权保障日益受到重视的今
文化是国家的命脉,是群众的精神支柱,文化的软实力,是国家的生命线。文化自信意味着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基因,认识自己的价值观,肯定自己的活力,但他们对外国优秀文化仍然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力量和价值观,是人类改变自然,改造自然的动力。因此,文化自信已成为建设繁荣,强大,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国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身认识的
事实认定是适用法律的前提,是作出正确裁判的基础。在民事诉讼中事实认定问题远比法律适用问题复杂,因而科学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是诉讼实践不可或缺的司法方法,更是诉讼法学
企业文化理论于20世纪初传到我国,随后我国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文化”,不单单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起着巨大作用,而且还提供了灵活多
这组作品开始于“烬”这幅作品,记录的是多年前在巴黎时,邻居的工作室火灾后的场景,面对劫难后这宁静的场面是如此的虚幻又如此的真实,如同面对今天的生活随时随地都给我相似的感受。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感受,寻找一些比较个人的角度,于是在2010年,我在工作室开始拍摄“尘”这一系列的作品。对我来说,尘土本身就是“时间”和“事件”的载体。 我把它作为一种材料来归纳不同的场景。照片的“断章取义”和将空间压缩并扁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