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如何妥善处理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从宏观上对养老保障、养老金、社会支持等制度层面进行考察,或者将老人作为一个需要照顾和特殊对待的群体研究其特点,很少将老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对其微观生活状况进行研究,对老年人内心世界和具体行动的关注也很少。笔者认为,“养老”对老年人而言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被动的状态,而是一个继续展开的主动过日子的过程。本研究采用参与观察、访谈和文献收集等方法,以“过日子”这一动态的过程为视角,通过对河南K村的实地研究,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通过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与家庭关系等维度的描述,揭示他们怎样通过资源的配置和交换、精神的自我调节来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
本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农村,老年人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原因而成为一个被照顾和特殊对待的群体,他们不仅依然从事着各种劳动,而且还会“容忍”子女的“啃老”。但由于进入老年后劳动能力逐渐丧失,一些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开始变得劣势,尤其是儿媳地位的提升会直接影响老人的生活,家庭生活对老年人逐渐产生了建构与消解的双重影响。面对这些情况,为了获取更多的养老资源,老人们一方面会积极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来积攒资本,尽量减少对子女依赖;另一方面他们也更加注重与子女、儿媳进行资源交换,以便换取子女的养老保障(特别是在他们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另外,面对家庭和社会地位的降低,老人们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失落和压抑,而他们通常却会通过一系列自我精神调节的方式来实现精神层面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