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层析成像的西南典型岩溶含水层探测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q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范围较广,涉及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广东8省的451个县。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区域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较大、岩溶管道高度发育且含水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1]这种强烈的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管道区域渗透系数高,而基岩部分渗透系数极低,渗透系数分布不平滑。岩溶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岩溶区域是一种脆弱的地质环境,这种脆弱性给水文地质环境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污染物很容易通过岩溶区域的落水洞和管道等进入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问题;或者可溶岩本身的物质都因为溶蚀作用被水流带走,很难成土导致水土流失等。因此,确定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精确刻画岩溶含水层的结构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至关重要。
  本文分别建立水力层析扫描数值模型和电阻率层析扫描数值模型探究水力层析扫描方法和电阻率层析扫描方法用于描述岩溶含水层中管道形态的可能性,并研究了先验参数选择对描述精度的影响程度。基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构建了岩溶非均质含水层室内砂箱模型,分别运用水力层析扫描和电阻率层析扫描方法对其成像,验证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岩溶非均质含水层中探测岩溶管道位置和分布的有效性。最后,将水力层析扫描方法和电阻率层析扫描方法融合,探究两种方法的融合是否能够进一步刻画岩溶非均质含水层的反演精度。研究内容如下:
  (1)构建水力层析扫描数值模型。验证其刻画岩溶高度非均质含水层的有效性并探究刺激源、抽水速率、反演初值对水力层析扫描反演结果的影响。
  (2)构建电阻率层析扫描数值模型。验证其刻画西南典型高非均质性岩溶含水层的有效性并探究电刺激强度、边界条件和反演初值对电阻率层析扫描反演结果的影响。
  (3)进行了岩溶非均质含水层室内砂箱试验研究。分别通过抽水和电刺激获得水头和电势响应值,然后利用水力层析扫描方法和电阻率层析扫描方法对砂箱内的岩溶非均质含水层模型进行成像并验证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4)进行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层析扫描成像研究。将钻孔采样获得的局部渗透系数和电导率分别进行对数变换并得到两种数据间的线性拟合关系。利用线性拟合关系将电导率转换为渗透系数,作为砂箱水力层析扫描的反演先验信息进行水力层析扫描融合成像;将渗透系数转换为电导率,作为砂箱电阻率层析扫描的反演先验信息进行电阻率层析扫描融合成像。
其他文献
在国内挖入式港池基本都是应用于平原河流少有关于山区河流的应用。衢江地形、两岸工业以及城镇布局的限制,可用的岸线资源有限,衢江两岸地势平坦利于开挖形成港池却又属山区性河流:河床组成粗,汛期流量变化大,水沙条件复杂。故本文将研究山区河流采用挖入式港池布置的可行性为未来的研究应用做探索。  挖入式港池作为典型的盲肠河道,在港池内部和口门区域都存在回流,回流状况因主流状况以及港池本身布置方案变化而不同。而
学位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变动回水区的泥沙输移规律及航道治理一直是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随着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改变,库尾推移质运动特性发生一定变化,为变动回水区的航道条件的改善与提升带来了不确定性影响。目前,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及国家立体交通网的建设,库尾的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十分必要,为确保变动回水区航道提升工程的有效性,需要对变动回水区河段的泥沙冲淤特性及趋势开展定量的研究。  本文结合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滞留系统的干湿交替运行出现多重性和随机性,这一变化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导致系统在应对极端天气时常常缺乏必要的弹性,尤其是长时间干旱易造成植物死亡和营养盐淋失的现象。同时,国内城区仍然存在大量老旧小区,导致阳台洗衣废水混排入雨水系统而加剧河道污染。目前通常需要对非雨季下的生物滞留系统进行人为浇灌养护,导致运维成本较高,而阳台洗衣废水的治理也是目前老旧小
学位
当前,我国将水环境治理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城市点源污染已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城市水体在降雨过后水质存在显著降低现象,主要原因为城市降雨在地表在形成径流过程中携带大量污染物恶化受纳水体水质,故基于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基础理论和试验,以PS河流域的FX和ZKS在降雨径流过程中的排污特征为例,研究深圳市某区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为探析不同支流间存在的雨水径流区域性特征,选取COD、NH3-N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农业的快速增长,城市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以及农业中氮肥的过度使用,我国的地下水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硝酸盐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污染物,能诱导人体产生各种肿瘤等疾病发生。为有效去除水中的硝酸盐,开发了不同类型的技术,主要有生物反硝化法、物理化学法、化学还原法。纳米零价铁(nZVI)因为具有优于微米级零价铁的活性,通过nZVI化学还原水中硝酸盐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学位
三峡工程作为举世瞩目的水利水电工程,自建成以来在防洪、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实践新的洪水资源利用理念,近年来有关部门和部分学者提出“考虑三峡水库新的运用环境,利用新的洪水预报技术发展成果,在基本保证下游防洪水平不降低、库区防洪影响可接受的条件下,研究挖掘三峡水库调洪库容潜力,提高三峡水库汛期运行水位,以充分开发和利用长江水资源特别是洪水资
学位
山区河道往往受地形限制,河流深切,蜿蜒曲折,常有明显的区间交汇流现象,边界条件复杂,使得山区洪水突发性极强,过程迅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而山区又是建造大坝的天然基地,一旦发生溃坝事故,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为了防范溃坝事故发生,只有准确合理地掌握溃坝洪水演进特性,计算溃坝洪水演进过程,才能够指导人们提前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洪水灾害。  鉴于此,本文运用HEC-RAS软件建立溃坝洪水数值
学位
近年来,软体排型式的柔性护滩结构在长江中下游水利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软体排式柔性护滩结构主要是利用软体排护滩的隔离和反滤功能,进行河床的护底和固滩,防止水流直接冲刷滩体和因水流渗透作用而造成滩体的局部变形破坏。长江中下游已实施的航道整治工程中几乎都使用了软体排护滩(底)。自三峡工程建成以来,受水库的调度作用,坝下游水沙条件发生了极大改变,长江中游河道处于长时段、长距离的冲刷态势之下
学位
目前城市雨水径流中重金属污染严重,这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生物滞留措施对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去除率高达90%。本文基于已建立的悦来新城道路生物滞留带,于2019年7月~2021年1月,对降雨后不同区域、不同植物类型生物滞留带种植层进行现场采样,分析土壤中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明确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转移能力和富集能力,以此为基础分析研究土壤和植物对
学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处理的问题已经逐渐解决,但对农村污水的处理及控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中富含碳、氮、磷等营养物以及微藻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可以用作微藻的培养基,微藻通过自身增殖代谢过程净化污水的同时还能收获微藻生物质,实现污水净化与微藻产能的耦合,达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目的。本论文一方面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作为实验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