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云内放电过程的宽带干涉仪观测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smiley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对原有干涉仪的软件、硬件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观测方案对一些较为特殊的云内闪电放电事件进行定位观测,对其辐射源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闪电探测系统分类和国内外现状,然后对致密云闪1(CIDs,Compact Intracloud Discharges)、K过程、闪电初始过程以及闪电中的脉冲簇事件这几类有代表意义的闪电云内过程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最后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首先对宽带干涉仪系统的原理和硬件集成方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然后说明了对宽带干涉仪硬件以及定位处理软件作出的改进,最后对双站观测布局以及观测方案的设计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主要利用宽带干涉仪系统对云闪、地闪的起始高度分布特征以及发展速度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和分析。改进后的宽带干涉仪系统基本上可以从闪电的起始时刻开始对闪电辐射源进行三维定位,这使得该系统能够对云闪、地闪起始过程的时空发展特征进行研究。文中选择了可从起始阶段进行三维定位的云闪84例、地闪67例。利用这些数据,文章对闪电起始位置的分布特征,以及闪电初始阶段击穿过程的时空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得出,云闪起始高度(距地面)分布在2.8-11.9km,地闪起始高度分布在2.4-9.9km,总闪起始高度分布会在5.1km和8.7km附近存在两个分布峰值。发生在4-7km范围的闪电初始击穿速度整体上要大于7km以上高度范围发生闪电的初始击穿速度。通过对闪电起始阶段击穿过程发展方向的统计得出,绝大多数云闪的起始阶段在垂直方向上都是向上方发展的,而绝大多数负地闪的起始阶段在垂直方向都是向下发展的。第四章使用专门设计的实验方案对一类特殊的闪电放电事件“致密云闪”(CIDs)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给出了CIDs事件的电场波形时域特征、甚高频辐射频谱特征、发生高度分布特征、通道发展特征以及与其他类型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CIDs电场变化波形标准化幅度的集中分布值要大于+CIDs事件标准化幅度的集中分布值,CIDs事件在VHF频段的辐射强于云内初始击穿产生的辐射。对63次CIDs事件发生高度的统计结果表明,-CIDs主要分布在15km以上(约占62%)峰值位于16km,+CIDs主要分布在10km以下(约占68%)峰值位于9km高度。对11次CIDs事件放电通道特征的统计结果表明,致密云闪的垂直放电尺度在0.4-1.9km之间,平均值0.91km,放电通道垂直发展平均速度在0.44-1.01×108m/s之间,平均值为0.65×108m/s,通道电流传输速度在0.56-2.55×108m/s之间,平均值为1.51×108m/s。放电通道虽然倾斜但主要表现为垂直发展,CIDs通道电流的传输存在振荡现象,电流可能在通道两端发生反射。文中还对与CIDs事件存在联系的普通云闪、负地闪个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IDs事件可作为普通云闪地闪的起始事件,但没有证据表明CIDs会做为地闪过程的一部分出现。第五章首先给出了6次含有K过程云闪的三维定位结果,然后对这些云闪K过程的K变化、VHF辐射、微秒尺度脉冲三个特征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这些K过程的时空发展特征。结果表明,K变化都是由快速发展的负极性击穿引起的,其VHF辐射与K变化和微秒尺度脉冲活动相比没有明显的超前特征。微秒尺度脉冲在K变化中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仅仅出现在K变化后期。发生位置分散在云闪起始区域下方多个方向的K事件可能是正先导多个分叉路径上发生的反冲先导。类似的,表现出的倒退式发展的一系列K事件可能是发展较远的一条正先导引起的反冲先导。9次K事件的平均发展速度最大值为3.1×107m/s,最小值为3.1×106m/s,平均值为1.6×107m/s,其发展速度分布范围与直窜先导类似,但小于回击速度。因此认为K事件是快速发展的负极性击穿与正极性回击不同。第六章分为两个部分,利用宽带干涉仪对闪电中的不规则脉冲簇事件(CPT)和规则脉冲簇事件(Regular Pulse Bursts)进行了定位观测。文中首先对10次不规则脉冲簇事件的三维定位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CPT辐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了辐射源定位结果的发展速度,还给出了CPT事件的时域波形特征和频谱特征。结果表明,不规则脉冲簇事件的击穿过程为负极性击穿,发展特征与直窜先导或企图先导没有明显区别;它们的平均发展速度在3.23×106m/s到1.93×107m/s之间,平均值为1.02×107m/s;平均速度最快的4次CPT事件,是脉冲簇持续时间最短的4次;10次CPT事件在30MHz至290MHz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均值比同次地闪中的梯级先导强1.8~11.6dB,比同次地闪中的直窜先导高出2.4~12dB,它们的快电场脉冲间隔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分别为5.3~9.0μs和2.7~4.9μs。第二部分对1次规则脉冲簇的三维定位结果以及1次规则脉冲簇的高时间分辨率二维定位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生在云闪末期的规则脉冲簇事件与K事件具有相似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规则脉冲簇事件的VHF辐射信号与快电场脉冲有很好的时间对应性,两者共同呈现出间歇性暴发的发展特征。第七章对全文中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并就文中的不足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初中英语教学优化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教师要合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新型的英语词汇学习平台,让他们在初中阶段形成系统的英语探究观念,
针对发生较大角度旋转及平移时图像配准精度不高,图像配准对局部形变和光照较为敏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直线和SURF特征的图像分区域配准算法。首先利用Hough变换实现图像
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对医院的整体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从而有利于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政策的制定,促进医院的良好发
近年来,随着经济腾飞,城市不断发展建设,交通方式日益复杂,各式各样的高楼拔地而起,房地产产业大行其道,现代化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出行方式越来与多样化,室内环境也越来
本文以监察调查权为研究依据,考虑到监察体制改革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当前的学术成果大多围绕监察机关执法办案规范,为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理论智库。本文以强制性监察调查措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目的在于为监察机关更好的适用强制性调查措施提供理论参考。基于此,本文将研究框架划定为为五个部分,采取层层深入的技术路线设定研究思路。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首先对强制性监察调查措施这一新生事物展开理论剖析,明确其内涵
随着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中办与国办在2017年颁布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将赔偿磋商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前置程序。在诉
目的了解2011-2015年甘肃省人民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SAU 1817株
工程结构在服役期内往往会遭受不同形式的自然灾害,其中地震造成的损失通常最为严重,非线性数值模拟技术作为探究工程结构灾变机理的重要手段,始终受到工程和研究人员的广泛
手在人的日常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的抓握中,手腕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研究用于残疾人的上肢假肢对于恢复残疾人的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商业化假肢手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