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技术在学科交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渐渐成为一个有广泛科学内容和潜在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很多研究己经开始将纳米技术引入生命科学领域,从而形成了一个更为引人注目的世界——以纳米结构和分子识别为基础,实现纳米体系参与的疾病诊断、治疗、药物靶向传输和控制释放。然而,纳米材料比红细胞要小得多,理论上可以随血液到达生物体任意部位。材料纳米化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尚有待考证,故纳米毒理学已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最为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宏观粒子可以通过内吞方式进入细胞内部,而纳米粒子进入细胞的方式和机理尚无定论,且多为猜测。纳米TiO2光催化作用下可以杀灭肿瘤细胞,有不少报道认为诱导凋亡是杀灭肿瘤细胞的主要方式,但是一直缺乏有力证据。为此,本论文制备了铈离子掺杂纳米TiO2(CDT)、纳米ZnO和纳米Mn3O4,以不溶粒子CDT为对象,考察纳米粒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探讨其内在机理,并围绕稀土铈离子掺杂纳米TiO2的结构特性、光学特性等方面对其毒理学、光治疗作用以及纳米ZnO和纳米Mn3O4体内,体外毒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结论。1、本文利用湿化学法,温和条件下在ZnAc2—xylene体系中,滴加N2H4·H2O—乙醇溶液制备出了纳米氧化锌粒子,并运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纳米氧化锌颗粒,直径约为5nm大小,六方纤锌矿型结构结构。采用同样方法,制备出了5nm大小的四氧化三锰纳米粒子。利用浸渍法制备了纳米CDT,并运用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nm。铈离子掺杂能减小带隙宽度,提高纳米TiO2可见光催化活性。2、以L02细胞为对象,体外研究了纳米CDT对人正常肝细胞的跨膜运输特性和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无光条件下,纳米CDT对L02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乳酸脱氢酶有少量增加,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较大的纳米团聚体以吞噬泡存在于细胞质中;单个纳米粒子,或几个纳米粒子小团聚体以非吞噬方式进入L02细胞质,并能够进入细胞核。非吞噬方式跨膜运输可能与与粘性反应、或是基于热力学的表面和线应力作用有关。纳米CDT粒子进入细胞后,细胞质中大量糖原颗粒游离出来,粗面内质网肿胀变形;线粒体基质减少,瘠变短,产生较大的空泡;细胞核变形、聚缩,伴有核膜出芽现象;核内染色体异常聚集,有凋亡迹象,同时,亦发现少量细胞坏死发生。但是,有膜状包被的纳米粒子,对细胞增殖、有丝分裂没有太大的影响。体外试验显示,纳米ZnO体外对L02细胞毒性明显,30μg/mL浓度作用后,L02细胞相对增长率仅仅为54.4%。纳米CDT、ZnO、Mn3O4均无明显溶血性。3、以人肝癌细胞系Bel 7402为对象,运用荧光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纳米CDT体外光催化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并探讨了杀灭机理。结果表明,当仅有紫外光作用时,低辐照时间对细胞形态生长率几乎没有影响。紫外光照射下,纳米CDT能够以较高的速率杀灭Bel 7402细胞。Bel 7402细胞轮廓增强,细胞收缩变小,大量细胞出泡并有许多细胞碎片生成。肿瘤细胞存在凋亡和坏死两种主要死亡方式。同时,可见光照射下,纳米CDT也能够引起Bel 7402细胞凋亡。周期分析表明,肝癌细胞被阻断于G2期。4、以昆明小鼠为对象,研究了纳米CDT、ZnO和Mn3O4体内对血液LDH、肝组织MDA、SOD等生化指标以及主要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并对各试验组小鼠心、肝、脾、肺和肾脏等主要器官进行病理学分析。三者均能引起血液乳酸脱氢酶的上升,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下降和丙二醛的上升。其中ZnO组变化显著,其它两组与对照无明显差别;腹腔注射毒性比经口灌胃毒性较大。纳米ZnO能够引起内脏损伤,器官损伤与染毒方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