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韩国犯罪电影一向被认为是类型电影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在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基础上,韩国犯罪电影凭借民族化的叙述语境和基于社会问题的反思意识,确立了自身的类型创作模式。本文以新世纪的韩国犯罪片作为研究对象,同样是考虑到类型电影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社会两极分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中产阶层萎缩、收入差距扩大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成为影响韩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失范的背景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犯罪电影一向被认为是类型电影本土化改造的成功典范。在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基础上,韩国犯罪电影凭借民族化的叙述语境和基于社会问题的反思意识,确立了自身的类型创作模式。本文以新世纪的韩国犯罪片作为研究对象,同样是考虑到类型电影的时代性与社会性。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韩国社会两极分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中产阶层萎缩、收入差距扩大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成为影响韩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失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韩国犯罪片将阶层矛盾作为叙事的核心,通过制造突发性的犯罪事件来揭示阶层冲突的必然性,成为研究电影阶层叙事的典型文本。对比金融危机前后韩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中产阶层的衰落成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不仅说明作为缓冲层的中间地带趋于消失,且预示着两极化社会中底层相对剥夺感的增加。在韩国犯罪片中,基于人物的职业、教育、消费、居住环境等直观影像,阶层对立以经济对立、空间对立和文化对立的形式多维度呈现。阶层对立往往还伴随着阶层固化,上流阶层出现的排他现象严重阻碍了正常的阶层流动,犯罪电影中也表现出财富、教育、权力的世袭倾向,封闭的社会结构加速了人物对自身阶层的指认,上、下阶层的价值观发生断裂,集中的社会焦虑极易引发越轨行为,最终导致社会失范的出现。社会失范下的韩国犯罪片在阶层叙事的过程中,除了保留类型电影的戏剧性情境,还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思辨性。首先在叙事模式上产生变奏,突破了传统的阶层刻板印象,大致归纳为上层对下层的侮辱与损害、下层对上层的僭越与反馈以及底层内部的相互撕咬。同时在叙事策略上,采用反转与开放式结局的手法,增强了犯罪电影的戏剧化效果,并对东亚社会“现代性”生成的困境进行了回应。韩国犯罪片还整体呈现出一种悲情、反叛、压抑的基调,侧面表达了韩民族独特的文化审美心理,其中“恨”文化在阶层叙事中以“阶级之恨”的形式显现,父权秩序的瓦解反映出新自由主义扩张下韩国传统文化的尴尬境地。韩国犯罪片兼具浓郁的商业性和现实视角,不仅完善了类型电影的社会价值,也呼应了韩国电影一直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
其他文献
中国的生育水平长期提振乏力,借鉴世界低生育率国家总和生育率反弹经验并构建中国特色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势在必行。以27个低生育率典型国家为例,在构建追踪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生育支持政策组合对总和生育率反弹的影响以及性别平等发展水平对政策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支持“男性单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支持“双职工模式”的政策组合更有利于总和生育率的提升;经济支持政策与总和生育率之间有稳定的正向关系,
米芾的《书史》主要从书法鉴定、书法收藏与目历、书法材料和书法理论与美学思想四个方面进行记录。米芾在书法鉴定上有着超越一般书法家的水平,这与他极高的实践能力紧密相关,但与宋代学者代表黄伯思相比,能看出两者的鉴定有不同的鉴定特点。二者的鉴定皆关注书法作品本身的细节,且都流露出尚古的美学倾向。但不同的是,米芾对于史料的运用与专业的学者不同,米芾对于鉴定的动机和视角都是典型的艺术家视角,所希望达成的是指正
明代陈洪绶,能诗工书,精通书画,清代张庚曾称其“盖三百年无此笔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则是人物画极具变化,自开生面成为一大家。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将自己的观察点落实于陈洪绶的绘画风格,深入其中,进而考察其文化背景对他的影响,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少有就其人物画中频繁出现的瓶饰形象进行深入探讨,探究其如何取象,转化图式及功用等问题。因此,对陈洪绶人物画的考察,若是仅仅局限于其绘画风格及成长
塑造角色是演员的使命,更是表演的要义,如何塑造角色是演员一生所要研究的命题,在很长一段时期中,表演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成为了形式主义的牺牲品,演员的表演成了“四不像”的匠艺,为此著名的“体验派”戏剧教育家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演员应当‘从自我出发’”的观点,打破演员是无思想的一观点,引导演员在表演中用真正的自我去体验,感受再判断,反馈,而这一观念也在日后的表演教学
情感问题一直是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关注点与难点。不存在毫无情感或者是缺乏情感的角色,这也意味着演员化身为角色形象时必然要赋予其应有的情感,创造出专属于角色的具体且动人的情感,进而作用于观众引起共鸣,并最终完成具有审美性质的舞台艺术活动。在角色塑造的过程中,需要演员有意识地对于角色的情感进行体验。那些不去理会情感或者是简单粗暴地以情绪记忆直接拼凑情感的做法,最后展现出来的人物状态只会是干瘪苍白的,只能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在他短短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多部(首)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作品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莫扎特所创作的22部歌剧作品风格迥异、体裁不一,歌唱剧、正歌剧、喜歌剧等作品类型尽在其中。众所周知,莫扎特的“喜歌剧”是西
在现实主义题材中,一般意义而言演员的表演就是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目的。而说到人物形象,就必须谈到人物性格,同时戏剧表演也是演员在舞台上通过角色对其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表达。作为斯坦尼体系学派中重要的创作理论,“性格化”一直影响和指导着我国的演剧实践和表演教学。“一切演员——形象的创造者,毫无例外的应该再体现和性格化。”斯坦尼认为“性格化”对于创造角色的演员来说是重要的技能之一,其程度也是衡量演员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移动智能终端的迅猛普及,受众的阅读习惯与信息接收方式都发生了转变。短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在“眼球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成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大有逐渐取代传统视频媒体的发展趋势。在4G、5G信息传播技术的强力主推下,国内商业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崛起,成为媒介融合进程上新的大开发之地。政务信息关系国计民生,以此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入驻商业短视频平台,在实
罗西尼的二幕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喜歌剧中的经典代表作品,剧情取材于当时百姓的日常生活,情节生动,跌宕起伏,旋律欢快,扣人心弦,经过首演风波之后很快就成为热门剧目,闻名于世。其中女主人公罗西娜的咏叹调《美妙歌声随风荡漾》是很经典的作品,时至今日都是很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由此可见,这首咏叹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通过以下五个部分来分析探索咏叹调《美妙歌声随风荡漾》的演唱技法。第一部
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崇、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非遗传承成为了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当下非遗传承面临着种种困境,随着科技发展、技术变革,数字化传承成为了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本文从参与式设计和人类学田野相关理论视角出发,对作为非遗传承创新路径的纪实性动画进行设计策略研究。首先,概述了参与式设计理论、纪实性动画与新兴媒体技术、非遗传承的数字化路径以及苗族“非遗”仙娘祭祀仪式的相关理论背景,为后续的研究做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