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色列建国后,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新国家的法律体系,形成了世俗法律与犹太教法、伊斯兰教法和基督教会法等宗教法共存的混杂局面。因而,本文选择以色列建国初期为时间节点,分为三个部分,先深入剖析了该法律体系形成的背后因素,即犹太律法与近代巴勒斯坦地区的法律,又从世俗法和宗教法的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以色列法律体系的建构过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对以色列建国初法律体系影响较大的犹太律法和近代以来巴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建国后,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新国家的法律体系,形成了世俗法律与犹太教法、伊斯兰教法和基督教会法等宗教法共存的混杂局面。因而,本文选择以色列建国初期为时间节点,分为三个部分,先深入剖析了该法律体系形成的背后因素,即犹太律法与近代巴勒斯坦地区的法律,又从世俗法和宗教法的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以色列法律体系的建构过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对以色列建国初法律体系影响较大的犹太律法和近代以来巴勒斯坦地区的法律,以及这两者对以色列建国初法律体系建构的影响。第一部分以犹太律法为核心,简要回顾了犹太律法的发展和犹太人对律法的坚守,论述了律法对犹太人生活的重要性与犹太人自古以来就秉持的对律法的敬畏。这种敬畏及律法本身的重要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以色列国家的法律建设。第二部分从奥斯曼改革后、英国统治期间以及伊休夫三个主体出发,介绍了近代以来巴勒斯坦地区法律的变化及其对以色列建国初法律体系建构的影响。其中,奥斯曼时期的米勒特制度和部分英国法构成了以色列建国初期法律的一部分,影响较大,而伊休夫特有的法律制度则彰显出了犹太人内心主动遵守法律的自觉性。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以具体立法和司法制度为主的以色列建国初期世俗法律体系的建构过程。在具体立法部分先以相关世俗法律的发展为主线,利用议会辩论的相关材料为基础,分析了以色列基本法创制的原因,随后通过民法、刑法、土地法三个重要法律的发展描述了以色列建国初的法律发展的现状。在司法制度部分则主要叙述了以色列司法机构的组成及管辖权。以色列建国初期颁布的世俗法一方面受到当地法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以色列的地区局势和自身移民不同法律的文化背景有关,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世俗法肩负调和其余法系的使命,并逐渐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色列法律体系。第三章主要探究了以犹太教法为主,穆斯林伊斯兰教法、基督教会法等宗教法并行的以色列建国初的宗教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影响。宗教法与世俗法并存的历史源自于奥斯曼时期的米勒特制度,以色列建国面临的特殊情况也促使了宗教法效力的保持。本章第一节讨论了犹太教法在以色列的地位和发展。1947年的现状协议直接导致了宗教法在国家及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随后,拉比法庭被纳入国家司法机构中,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了其管辖权,巩固了犹太教法的地位。第二节从个人身份问题、犹太饮食与犹太节日三个角度出发阐释了以色列建国初期犹太教法的发展及具体影响。第三节则讨论了伊斯兰教法和基督教会法的现状以及以色列与穆斯林、基督徒和德鲁兹人的关系。
其他文献
岛崎藤村(1872-1943),原名岛崎春树,是一位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于1918年创作了充满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新生》,在该作中,藤村向世人告白了自己同侄女的不伦之恋,极具“忏悔”性。从藤村的自述与先行研究中可得知,《新生》的“忏悔”主题来源于卢梭《忏悔录》的影响。本文将采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相关方法,通过将《新生》与《忏悔录》的文本相对比的方式,阐述前者在表现“忏悔”主题时对
在我国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职业教育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之间存在交互耦合的关系,实践证明,职业教育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使职业教育有着光明的前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复合性与创新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急需新业态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推动农村产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而特殊教育教师是直接实践者。教育部发布的最新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明,传统的单学科教师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跨学科多领域复合型教师”是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方向,而教师专业素养上的多样性和跨越性离不开教师的跨学科学习。故本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其一,理论上特殊教育教师跨学科学习是什么,实践共同体可为其提供哪些支持;其二,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党中央针对加快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考虑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本文以潜江市为调研对象,针对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问题展开研究。以潜江市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为切入点,在乡村振兴与共同缔造的背
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理活动一般来说包括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作为一种人类精神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活跃的因素,是未被个体自意识所察觉到的一种心理过程及状态的总和。20世纪初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学说并做了深入研究、荣格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研究。相较于这些伟人在心理学范畴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他们在艺术创作上所提出的论述更加感兴趣。艺术创作中对于灵感的触发、潜意识与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相辅相成、创作者的主观能动
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一直广受社会关注,校园暴力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恶劣的影响。研究显示,社交焦虑在我国中学生中已经广泛存在。以往的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对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大影响,但社交焦虑如何影响的具体机制和作用条件还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探讨。言语流畅性是一种语言能力,是个体运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流利程度。青少年的言语能力还在发展阶段,可能存在言语流畅性问题。情绪在社会认知加工的过程中起到
石黑一雄曾向读者发问,为什么我们会阅读小说?为什么不去读论文、历史、科学这样的让人即刻就能拥有知识的书籍?他以为或许是因为小说里存在着一种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崩塌的价值观,而我们总是能从中获得些什么。石黑一雄经常自称为“国际性”作家,书写人生的普遍真理是他成为小说家的动因,他也一直以这样的方式为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他努力书写普遍真理时,他的前两部以日本为背景的小说《远山淡影》《浮世画家》使人们认为他
当前,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各行各业“内卷”现象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庭给予其子女更高的期望值,这在无形之中不仅增加了子女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还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造成各种负性心理问题的出现。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家庭对于他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影响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而自尊作为一
《克拉拉与太阳》是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最新作品。自2021年出版以来,在全球学者中引起了较高的关注。作品延续了石黑一雄标志性的人物叙述手法,以内聚焦的方式,从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她如何介入人类生活的故事。石黑一雄在小说中对“人心”的界限进行了深刻探讨,并借由这个故事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伦理问题,即:机器可以代替人类吗?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
俄国在经历了“大动乱时期”后,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战乱频繁,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严重破坏,土地荒芜,城乡居民点减少殆半。虽然国家的中央政权在动乱之后得以重新确立,但国家的经济恢复依然缓慢。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继位后,需要维护封建主阶级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稳定统治,于是缙绅会议通过了《1649年法典》。《1649年法典》作为以成文形式确保统治秩序、捍卫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有效保护了封建统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