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的日趋完善,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要把沉重的农村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就必须超前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培养、培训力度,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从而充分发挥农业技术进步、政治改善和文化进步的作用。”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早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话题。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农业和教育发展都处于江苏省平均水平,对泰州市新型农民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江苏省目前新型农民培训的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完善新型农民培训的体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阐述了新型农民培训的理论,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和终身教育理念,结合实际调研数据,首先介绍了我国新型农民培训的历程以及对培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泰州市新型农民培训的现状、模式。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培训效果以及影响因素角度对现有新型农民培训模式进行选择排序,从而找出新型农民培训起步阶段更具优势的培训模式。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培训的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民间机构等为辅,因此形成的培训模式集中表现为政府推动型、政企配合推动型、市场推动型。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以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管理综合等培训为辅。从AHP综合评价体系的经济效益、培训效果等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起步阶段政府推动类、政企配合推动类的培训模式更具有比较优势。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在起步阶段政府必须加大对新型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在培训的内容上应该更加多样化,办好种养殖类、加工类、经营管理类等大农、涉农专业及与第二、三产业专业及创业能力的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不断创新,模式的选择方法也需要不断的优化,才能选择出适合当地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