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PFAAs)是一类有机碳链中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的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兼具高热稳定性、高表面活性和疏水疏油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毒性,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放大作用使其沿食物链传递积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健康必将受到严重威胁。众多研究表明,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程度远高于其他食物类别。目前,国内PFAA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土壤、沉积物等方面,而对肉类样品中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新疆地区,肉类样品中PFAAs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评估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优化了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SPE-HPLC-MS/MS)分析肉类样品中PFAAs的方法。于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采集新疆地区22个城市中541份牛羊肉及肝脏样品,分析了样品中13种PFAAs污染水平、污染特征、污染来源以及人体摄入风险。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13种PFAAs目标化合物在新疆的牛羊肉及肝脏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肉类样品和肝脏样品总的PFAAs的平均浓度(∑PFAAs)分别为0.043(检出率:53%)和1.994 ng/g(96%),含量水平相似或略低于以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新疆地区PFAAs的污染程度较轻;肝脏样品中PFAAs的浓度远大于肌肉样品,约为46倍之高;羊肉羊肝的污染水平高于牛肉牛肝;所检出的化合物以中链化合物为主,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十一酸(PFUdA)被认为是主要污染物,在肝脏样品中的检出率均高于70%;PFPeA(检出率:83%;最高浓度:1.273 ng/g)和PFHpA(78%;2.626 ng/g)在羊肝中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其在牛肝(3%,0.734 ng/g;39%,0.803 ng/g)中的水平;来自于新疆不同区域的样品中污染物的构成比例和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污染程度依次为北疆>南疆>东疆,这种分布差异与各地区工农业水平与环境气候特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2)来自于乌鲁木齐的样品PFAAs污染最严重,比托克逊(污染程度最轻)样品的PFAAs浓度高出10倍;23个城市的样品,PFAAs的检出种类、检出率和浓度差异显著,污染水平较高的5个城市依次为:乌鲁木齐>克拉玛依>昌吉>库尔勒>石河子,污染水平最低的5个城市分别为:塔城>吐鲁番>阿勒泰>和田>托克逊;在探讨各城市∑PFAAs水平与其生产总值(GDP)的相关性关系中发现,∑PFAAs浓度与GDP大致呈正相关。(3)新疆地区牛羊样品中PFAAs污染的直接来源包括牛羊饮水、摄入食物、呼吸空气、吸入灰尘等;间接来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如石油工业、纺织工业)、农业生产(如农药化肥)释放、以及PFAAs随大气洋流远距离传输等;研究发现,饲料摄入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牛羊肉中PFAAs污染水平;基于样品中PFAAs的浓度值和当地居民对肉类样品的日摄入量数据,计算出新疆居民通过食入牛羊肉及肝脏对PFAAs的日摄入量(ADI),并计算出危害指数(HR),结果表明,PFAAs在各城市所有人群组中(年龄、性别、地区、民族)的HR值均远小于1,说明通过食入牛羊肉摄入的PFAAs不会对新疆居民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国相关部门及研究者了解新疆地区市售牛羊肉及肝脏样品中PFAAs的浓度水平及污染现状,为新疆地区动物源性食品中PFAAs污染情况的相关风险评价及污染来源解析提供数据支持,为控制PFAAs的污染来源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