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频繁出现“用工荒”现象,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用工荒”现象都十分普遍。而与此相反的是仍有很多非自愿失业的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这个矛盾的社会现象表明农民工就业市场供求结构失衡,也从侧面说明目前农民工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7亿人,其中外出的农民工1.66亿人,农民工月均收入是2609元,农民工收入已经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50%。在1.66亿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年龄在16岁至30岁的占61.6%,他们是群从农村走出的“80后”、“90后”,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必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这一庞大群体素质状况已经成为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2013年,黑龙江省共有农民工500多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达到320多万人,在这样一个大的劳动力供给量下,劳动者自身因素对求职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自身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又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寻找到满意的工作,提升自身素质成为重中之重。本文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并总结了前人对于“人口素质”“农民素质”及“农民工素质”等方面的主流观点和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和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关联与区别,确定本次研究对象的特点,构建整体研究思路和框架。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一手数据,本研究采取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178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甄别和筛选,分析并总结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在借鉴了人口素质模型、“冰上模型理论”和马克思人口质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5个方面,并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依托,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进行打分,对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法律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急需提高。在仔细、深入地分析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深刻地剖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后,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新生代素质的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素质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