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增高的重症儿童的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生化及预后特点,初步探讨重症儿童血清PCT水平增高的临床意义以及重症儿童PCT>10ng/ml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年4月~2013年6月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入院时PCT水平增高的392例重症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拟临床登记表收集资料,采取系统前瞻性观察和分析,入院进行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病原学等实验室检查,并对其临床、生化、器官功能及预后进行动态监测。结果:1.血清PCT与其他炎症标志物CRP、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成正相关性(P<0.01)。痰细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PCT、CRP、WBC及NEU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PCT水平增高最明显,两组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CRP、WBC及NEU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92例重症儿童中非脓毒症患儿145例(66.84%),脓毒症247例(63.01%),两组比较PCT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脓毒症组、轻度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四组比较,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非脓毒症组和轻度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两两比较PC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CT诊断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2(95%CI:0.505,0.620)、0.702(95%CI:0.634,0.771)、0.839(95%CI:0.767,0.910),结果显示血清PCT水平对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效能依次提高。3. PCT不同增高程度的A、B、C三组患儿中,反应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的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值依次升高,三组比较PCT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92例患儿中,无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234例(59.69%),出现单个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92例(23.47%),出现多个(≥2个)器官功能衰竭的患儿66例(16.84%)。三组患儿中,A组无器官功能衰竭比率最高(68.05%),C组发生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比率最高(25.86%),三组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血清PCT水平越高,发生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性越大。4.392例患儿中,有63例死亡患儿,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WBC及PCT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CT水平评估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CI:0.693,0.827)。A、B、C三组比较,存活组人数构成比依次降低,死亡组人数构成比依次增高,三组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肝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PCIS评分<80分是重症儿童PCT>10ng/ml的影响因素。结论:1.血清PCT水平与感染、脓毒症及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尤其是细菌感染时,PCT水平增高越明显。2.随着血清PCT水平的增高(尤其当PCT>10ng/ml时),病死率逐渐升高,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