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学主体素质简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德育是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一步,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环节,对于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推动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作为高校德育教学主体的教师,对于高校德育教学的效果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高校德育教师素质构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德育教师素质主要由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构成。德育教师的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是由教学主体的内在需要和外在需求所决定的。主体的自我完善要求主体不断增强主体意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深化科学研究。主体的整体发展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树立大德育观念,搞好宏观调整整体推进。同时,德育教学主体的创新是主体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主体要从内容上加以创新和研究。主要有:与时俱进开展三观教育;在教学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完善道德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美国的高等教育,从350年前创办哈佛大学至今,普遍把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定为高校的三大功能。田长霖,这位具有东西方双重文化背景的华裔学者,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高等教育世界
高等师范院校怎样切合时代的特点(当前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紧锣密鼓)和小学对自然(科学)师资的要求(小学原有的“自然课”更名为“科学课”,“做科学”成为科学教学的基本理
在新形势下,四医大教育费保障管理机制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取得新的成绩,是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四医大教
“两课”即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每一个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高校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导致高校后勤组织的高速发展,但是高校后勤组织的管理普遍比较混乱,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系统提高其管理水平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借鉴各种质量管理理论和管理
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的直购电经验、分析宁夏地区大用户直购电所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宁夏的实际情况,针对大用户直购电中的交易模式确定、输电方式选择、直购电电价体系构建、输
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的高校科技产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飞速发展,并取得很大成就。进入WTO后,我国的高校科技产业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河南高校科技产业更是如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占据统治地位,而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甚至也没考虑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依据读者的接受来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20世纪60年代,以
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明的兴起,已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新进展,用文明的视角考察网络的发展及其深刻的影响,用网络的视角透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从治国方略的高度,揭示了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德法兼治的背景、内涵、途径、要求、作用和重大意义。“以德治国”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