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FIZZ1、NOTCH1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实验的第1天和第8天采用腹腔注射10%的复合OVA抗原液1mL致敏,从实验的第15天开始,雾化吸入1%的OVA溶液激发20min(每日1次,共7次),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大鼠皆选取“肺俞”(双)、“大椎”、“风门”(双)穴,分别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治疗后激发。空白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末次治疗后摘取包括肺门的右肺中叶肺组织,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1周。石蜡包埋,制备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FIZZ1、NOTCH1、α-SMA在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FIZZ1、NOTCH1与α-SMA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各组大鼠行为体征观察
空白组大鼠呼吸均匀,情绪安定,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抓耳挠腮,反应迟钝等情况。针刺组和艾灸组大鼠呼吸频率加快,喘息,抓耳挠腮等症状比模型组症状较轻,反应灵敏,神态安静。
2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空白组大鼠气道组织形态规则,少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管腔内黏液分泌及上皮细胞脱落较多,血管及支气管附近出现大量炎性细胞,肺泡壁出现断裂及塌陷,平滑肌增厚,肺组织结构紊乱。针刺组及艾灸组气道结构破坏较少,支气管内分泌黏液较少,出现少量炎性细胞。
3各组大鼠肺组织FIZZ1的比较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FIZZ1阳性表达多分布在支气管及肺间质等部位,比空白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及艾灸组可见较少的FIZZ1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FIZZ1阳性表达少于艾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大鼠肺组织NOTCH1的比较
模型组大鼠在肺间质、支气管等肺组织内出现大量NOTCH1阳性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及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针刺组NOTCH1阳性表达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各组大鼠肺组织α-SMA的比较
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在肺泡、肺间质等肺组织内出现大量α-SMA阳性细胞,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α-SM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相关性分析
将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FIZZ1、NOTCH1与α-SMA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9和0.88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7针刺与艾灸浅析
针刺和艾灸均可调节FIZZ1、NOTCH1、α-SMA的表达,尤其是针刺调节炎性蛋白FIZZ1、NOTCH1更为显著,可通过减轻平滑肌的增殖,最终抑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结论
1“邵氏五针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症状和行为体征。
2“邵氏五针法”能够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3“邵氏五针法”可以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FIZZ1、NOTCH1及α-SMA的阳性表达,说明针刺降低FIZZ1、NOTCH1及α-SMA可能是治疗哮喘的作用途径之一。
4FIZZ1、NOTCH1与α-SMA关系密切,均可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在促使哮喘气道重塑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5“邵氏五针法”可通过抑制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炎症浸润及其肺组织结构的破坏,减少平滑肌增生,改善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这一病理环节。
观察针刺“肺俞”、“大椎”、“风门”穴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FIZZ1、NOTCH1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哮喘的机制研究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实验的第1天和第8天采用腹腔注射10%的复合OVA抗原液1mL致敏,从实验的第15天开始,雾化吸入1%的OVA溶液激发20min(每日1次,共7次),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大鼠皆选取“肺俞”(双)、“大椎”、“风门”(双)穴,分别进行针刺和艾灸治疗,治疗后激发。空白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进行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末次治疗后摘取包括肺门的右肺中叶肺组织,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1周。石蜡包埋,制备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FIZZ1、NOTCH1、α-SMA在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FIZZ1、NOTCH1与α-SMA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各组大鼠行为体征观察
空白组大鼠呼吸均匀,情绪安定,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喘息,抓耳挠腮,反应迟钝等情况。针刺组和艾灸组大鼠呼吸频率加快,喘息,抓耳挠腮等症状比模型组症状较轻,反应灵敏,神态安静。
2各组大鼠肺组织形态学观察
空白组大鼠气道组织形态规则,少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管腔内黏液分泌及上皮细胞脱落较多,血管及支气管附近出现大量炎性细胞,肺泡壁出现断裂及塌陷,平滑肌增厚,肺组织结构紊乱。针刺组及艾灸组气道结构破坏较少,支气管内分泌黏液较少,出现少量炎性细胞。
3各组大鼠肺组织FIZZ1的比较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FIZZ1阳性表达多分布在支气管及肺间质等部位,比空白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及艾灸组可见较少的FIZZ1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FIZZ1阳性表达少于艾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大鼠肺组织NOTCH1的比较
模型组大鼠在肺间质、支气管等肺组织内出现大量NOTCH1阳性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及艾灸组与模型组相比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针刺组NOTCH1阳性表达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各组大鼠肺组织α-SMA的比较
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在肺泡、肺间质等肺组织内出现大量α-SMA阳性细胞,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α-SM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相关性分析
将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FIZZ1、NOTCH1与α-SMA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9和0.88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7针刺与艾灸浅析
针刺和艾灸均可调节FIZZ1、NOTCH1、α-SMA的表达,尤其是针刺调节炎性蛋白FIZZ1、NOTCH1更为显著,可通过减轻平滑肌的增殖,最终抑制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结论
1“邵氏五针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哮喘模型大鼠的症状和行为体征。
2“邵氏五针法”能够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3“邵氏五针法”可以降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FIZZ1、NOTCH1及α-SMA的阳性表达,说明针刺降低FIZZ1、NOTCH1及α-SMA可能是治疗哮喘的作用途径之一。
4FIZZ1、NOTCH1与α-SMA关系密切,均可诱导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在促使哮喘气道重塑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5“邵氏五针法”可通过抑制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炎症浸润及其肺组织结构的破坏,减少平滑肌增生,改善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这一病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