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栖霞山铅锌矿属宁镇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在岩体、构造和层位(“三位一体”)有利的条件下,有很大的找矿前景。栖霞山铅锌矿是宁镇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但是对于该矿床的矿床成因类型还不确定,开展矿床成因的研究工作,可以为铅锌矿区域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栖霞山铅锌矿的资料收集整理、野外实地考察、光薄片显微镜鉴定、流体包裹体分析以及稳定同位素分析,取得了如下重要认识:1.栖霞山矿区出露地层自志留系至侏罗系,可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下构造层由志留系至三叠系之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沉积岩、陆相碎屑沉积岩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组成;上构造层由侏罗系陆相碎屑岩组成。矿区内未出露岩浆岩,仅在矿区西南方向岔路口~尧化门一带有石英闪长岩体分布。矿体严格受地层控制,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其中,中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地层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栖霞山铅锌矿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2.栖霞山铅锌矿床手标本和光薄片镜下观察发现硫化物均为细粒产出,反映了快速沉积的特点。矿物组合简单,具体为闪锌矿十方铅矿+黄铁矿十黄铜矿+石膏+方解石十重晶石+石英。3.从栖霞山δ34S‰的分布范围-27.4‰~+14.1%o看,其硫源主要来自沉积岩和海水,生物作用明显;从矿石Pb同位素数据看出成矿物质来源于前寒武系的基底岩石;从流体包裹体数据,闪锌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所测试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2个期次:代表成矿阶段的原生包裹体Ⅱa,均一温度集中在230~260℃之间,峰值是240℃,盐度主要在1.0~8.0wt%NaCl equiv之间,峰值是6.0wt%NaCl equiv;代表成矿后阶段的次生包裹体Ⅱb,均一温度集中在140~180℃之间,峰值是140℃,盐度主要在5.0~7.0wt%NaCl equiv之间,峰值是6.0wt%NaCl equiv。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Ⅱa类和Ⅱb类的流体包裹体的气相主要成分是水,不含CO2等其它气体。可以看出成矿热液主要来自于海水,有岩浆水参与。4.综合对比了栖霞山铅锌矿床与MVT和SEDEX矿床的特征,初步认为栖霞山铅锌矿为喷流沉积型(SEDEX)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