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经过中美双方经贸磋商,两国贸易冲突告一段落,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会止步于此。为了减小美国贸易限制的影响,中国要做好防范。一方面要在国内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提供更多优质产品满足国民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开拓海外市场,分散风险。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和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虽然两国的贸易水平已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印度在中国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与其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导致的市场规模不相匹配,印度理应成为中国拓展贸易的重要目的地。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和印度贸易的影响因素,测算两国的贸易潜力。本文以中印贸易为研究对象,将中印贸易实际情况与相关贸易理论相结合,对中印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选取相关变量对中印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测算中印贸易潜力,本文在中印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变量,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及贸易非效率模型,根据回归结果得到的中印贸易效率,计算两国的贸易潜力和可拓展的贸易潜力。最后结合中印贸易现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如下:首先,本文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从中印贸易、中印贸易影响因素、贸易潜力、中印贸易潜力四个角度进行综述,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述,分析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寻找本文研究的切入点。然后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介绍,本文梳理了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重叠需求理论以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其次,本文通过相关的贸易数据,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发展历程、目前的贸易现状特点进行梳理,分析中印贸易存在的问题。本文发现中国和印度的经贸往来与双边政治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大致表现为“政冷经冷,政热经热”。在分析中印贸易现状时发现: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发展虽取得的了不小的成绩,但仍与两国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两国贸易失衡严重,贸易摩擦不断;分析两国贸易结构发现,两国贸易集中于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并正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发展;在中印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上,两国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并且主要表现为互补性。第三,本文从经济和非经济角度,选取经济发展水平、需求差异、经济开放水平、贸易壁垒等经济因素和人口规模、地理距离、双边政治关系、语言文化背景等非经济因素,对中印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度量性,本文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了中印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回归,发现回归结论基本与理论契合。对中印双边贸易影响因素采用定性分析与实证回归相结合是本文的一个创新之处。第四,为了测算中印贸易潜力大小,本文选取了中国二十大贸易伙伴国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对中印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选择2001—2018年的相关变量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在实证分析影响贸易潜力和贸易非效率的因素同时,测算出了中印贸易效率,结合中印实际贸易额计算出中印贸易潜力及可拓展的贸易潜力。本文还选取了中印主要贸易商品以及存在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商品,借助对总贸易潜力测算的模型,从细分商品角度测算了中印贸易潜力。本文单独对中印总体和主要商品的贸易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并测算中印总体和主要商品的贸易潜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最后针对中印贸易现状以及对中印贸易影响因素、测算贸易潜力时实证回归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挖掘贸易潜力、促进两国经贸发展的政策建议。两国应在政治上加强沟通,增进互信,以政治交流推动经贸往来;继续推进双边贸易规模的提高,提升中国自印度的进口水平,缩小中印贸易之间的差额以提升贸易水平,缓解贸易摩擦;针对两国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优化贸易结构和提升贸易效率,在扩大产业间贸易的同时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推动两国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加强经济合作,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契机来推动基础设施水平建设,以RCEP谈判为契机推动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