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已经跃升为人群死因构成比中排名第一的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并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居民死因上升最快的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公众的健康,卫生部发布2008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心脏病成为了城市居民的第二位、农村居民的第四位死因,位居我国人口疾病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死亡原因,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在心脏病中患病率最高,危害最大。传统的危险因素只能部分解释冠心病的发生,应该存在其他因素参与其中。早在1969年人们就发现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一系列的客观证据,长期以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近年来有些研究结果提示:血浆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关系,HHcy血症并不增加冠脉病变血管数量,血浆Hcy升高可能只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伴随现象,而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在无其它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仅血浆Hcy水平增高,并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许多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降低血浆Hcy水平并不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近十多年HHcy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索争论不一。目的1.研究血浆Hcy与CHD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采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HHcy血症是否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2.通过分析CHD患者血浆Hcy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T)的关系,初步探讨HHcy血症可能导致CHD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08月~2011年0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诊为CHD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术者18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疾病、肿瘤、营养不良,半年内未服维生素、叶酸类药及氨甲喋呤等影响血浆Hcy的药物。测定109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7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及71例对照(NC)组患者血浆Hcy、FIB(纤维蛋白原)、D-DT (D-二聚体)及血清hs-CRP(高敏-C反应蛋白)、TC(总胆固醇)并调查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性别、年龄、高胆固醇血症史及吸烟史。分析比较CHD与NC组Hcy水平,并比较ACS组及SAP组与NC组血浆Hcy、FIB及D-DT及血清hs-CRP水平,将冠心病作为应变量,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TC、Hcy、吸烟史、hs-CRP、FIB、D-DT作为自变量,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CHD组血浆Hcy与年龄、hs-CRP、 D-DT的相关性。结果1.ACS组及SAP组与NC组血浆Icy、FIB、D-DT及血清hs-CRP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与NC组血浆Hcy及血清hs-CRP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NC组血浆FIB及D-DT无统计学差异(P>0.05)。2.CH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HD组中HHcy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Hcy对CHD的相对危险度(OR)为1.118(P<0.01)。3.CHD组血浆Hcy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具有差异性(P<0.01),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在不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史及吸烟史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D组血浆Hcy水平与hs-CRP、FIB、D-DT且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1. HHcy血症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2.血浆Hcy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及致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增加CHD发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