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检测评估用车辆荷载模型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a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桥梁是城市交通网的咽喉,其结构可靠是保障城市交通网安全畅通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居民收入提高,强烈的交通需求导致在役桥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车辆通行压力,车流量激增、交通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超限超载车辆、拥堵等现象频繁出现,使得城市桥梁的承载能力持续恶化,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超限荷载谱下桥梁结构响应及安全评定方法和技术”(2017YFC0806001),针对桥梁承载能力评估中缺少能反应实际交通状况的车辆荷载模型的现状,以及城市桥梁的结构宽大、多车道、交通拥堵以及重载较多等特点,对城市桥梁交通车流模拟、车辆荷载模型编制以及其在承载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结论如下:
  (1)总结了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实测车辆数据编制的车辆荷载模型思路。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了国内外学者在桥梁承载能力评估、车辆荷载模型方向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现有的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并分析每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针对我国现行桥梁承载能力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将基于实测车辆数据编制的车辆荷载模型用于城市桥梁承载能力评估的解决思路,并对编制出的车辆荷载模型的应用方法进行了介绍。
  (2)考虑到重载车辆对桥梁的危害,将其参数进行研究,建立了重载车辆荷载模型。在实际通行的交通车辆中,超限超载的重载车辆对桥梁造成的损害较大。基于实测车辆荷载数据,运用影响线加载法求得每辆车的荷载效应,根据规范车辆的荷载效应阈值筛选出重载车辆。对重载车辆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通过分布函数拟合、K-S检验、最大似然估计等手段求得重载车辆的参数估计值,进而得到重载车辆荷载模型,为下一步二维荷载谱的建立奠定基础。
  (3)综合考虑城市桥梁结构宽大、多车道、易拥堵等特点,建立了二维随机车辆荷载谱。基于实地采集的车辆荷载数据,分别对每个车道的四种车型车流量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了该路段的交通情况。按照损伤等效原则以及规范规定,将四种车型车流量折算成大型车车流量,通过计算每个车道折算车流量的自相关、互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函数以及威布尔分布函数,实现对该路段随机车辆的模拟,进而得到每个车道的随机车辆荷载谱。根据城市桥梁结构宽大、多车道的特点,向随机车辆荷载谱引入二维的概念,即考虑车辆运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行驶车道)上的随机性,从而得到二维随机车辆荷载谱。
  (4)依托实体工程,开展了二维荷载谱工程应用的对比分析。以某连续刚构桥为工程依托,建立桥梁理论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定检结果、荷载试验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将编制的二维随机荷载谱施加在修正后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上,求得相应的车辆荷载效应值,并与该处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比对,验证了二维随机荷载谱模型编制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对依托工程开展了承载能力评估。
其他文献
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应用混凝土和钢材两种材料,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特性与钢材的抗拉优势。但简化横梁构造的组合梁抗弯惯性矩与传统组合桥梁相比偏小,荷载分配作用需进一步明确;横联采用实腹式构造,惯性矩比传统的构造小,对其布置方法和横向稳定的贡献需进一步研究;为简化结构,取消了纵向联结系,风荷载作用下受力发生变化,需进一步明确。依据以上问题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搜集了国内外近些
高强度聚乙烯(HighDensityPolyethylene,简称HDPE)外护套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指标及耐环境性能指标被广泛的应用于斜拉桥拉索结构的索体防护,现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斜拉桥拉索结构的主要防护形式。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拉索HDPE护套由于在原材料选择、制作、运输、安装、运营、养护管理等阶段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极易造成HDPE护套材料的物理、化学及机械性能的发生改变,造成HDPE
学位
大跨连续刚构桥具有施工方便、行车平顺、抗扭和抗弯刚度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采用。为达到更大的跨越能力,采用了钢混结合梁的方式,然而,钢混结合段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一些难点,如构造复杂、内部受力情况不明确、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间传力机理不明确等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钢混结合段的构造特点、受力情况、传力机理开展研究。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依托世界上最大跨轨道连续刚构大桥——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
塔梁墩固结铁路矮塔斜拉桥具有刚度大的优点,在大跨径铁路桥梁中使用较多,但其固结部位及拉索锚固区应力复杂。本文以新建铁路桥梁阿蓬江特大桥(135m+240m+135m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全桥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塔梁墩固结部位、索塔锚固区、索梁锚固区的局部应力分析,并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重点研究了塔梁墩固结部位的合理杆系计算模型,塔端和梁端
最近二十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基建发展尤为迅猛,已然成为了交通强国,隧道大国。目前国内外关于隧道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隧道洞体的结构设计、施工技术、隧道通风、照明等方面,关于隧道路面系统研究则展开的较少,导致对于隧道内路面设计只能套用经验或者照搬洞外一般公路设计规范,造成隧道路面使用状况不佳的现象。考虑到隧道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针对隧道路面结构设计进行针对性研究。  隧道内的水泥路面已经使用多年,并且技
学位
钢管混凝土拱桥因造型优美、抗压承载能力强、施工成本低、施工工艺多样、易维护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合江长江一桥的成功修建,解决了超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随着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修建700m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将成为可能。根据相关研究,700m级的拱桥即可实现1000m级悬索桥的跨越能力,同时,在山区峡谷修建拱桥可避免斜拉桥超高墩塔,此外,相对于该跨径级别的斜
近年来,高强钢管混凝土柱由于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而能在各类建筑结构和桥梁上广泛应用,但由于高强钢材的应用,减少了管壁的厚度,因此有更大的概率引起钢板局部屈曲。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异形柱——在T形柱较宽边的钢板上设置波形,加大板平面外抗弯刚度,以有效延缓钢板局部屈曲,提高柱子承载力,使其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对高强波形钢管混凝土T形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波形板的弹性屈曲理论,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广泛应用于现代钢桥的桥面结构中,而纵肋、横隔板、顶板焊接的组合钢板则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主要构造形式。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以及轮载作用下产生的横向弯曲应力和焊根处未完全熔透等因素,使得焊跟处开裂并沿顶板纵向发展,横梁间贯穿面板的裂纹称作RD裂纹和横梁上贯穿面板的裂纹称作RDF裂纹,两种裂纹最常用的修复方式为刨除焊缝进行重焊修复。而如果忽视重焊中的残余应力影响,结构极有可能会在修复后
索力不仅是索体系桥梁施工监控中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桥梁运营阶段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在修建或是已经修建的斜拉桥中测试索力的最常用的方法目前仍是频率法,但是它的稳定性和精确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波的角度,以轴向受拉梁模型对索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系统地介绍并总结了Euler-Bernoulli梁理论、Timoshenko梁理论和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等几种梁理论;研究了梁结构中的弯曲波
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震后使用功能以及快速恢复交通的能力,桥梁结构抗震研究的热点逐渐从“减隔震体系”转向“震后可恢复体系”。“震后可恢复体系”将自复位、可更换和耗能机制合理的应用于桥梁结构抗震当中,使结构的损伤集中于可更换的耗能构件,保证了主体结构的无损伤或低损伤。传统的混凝土双柱墩采用延性抗震设计,在遭遇较大地震时,桥墩的塑性铰区域易发生严重损伤,导致结构产生永久的残余变形,给地震后的交通生命线恢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