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酸盐--污泥生物炭协同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主要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随之而产生的污泥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中国2017年市政污泥总量约有5533.437万吨。市政污泥成分复杂,使得其具有成分复杂,含有致病菌、虫卵、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若未经安全有效地处理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环境安全与生命健康。目前,中国常用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而污泥脱水是实现其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前提之一。目前,污水处置厂产生的活性污泥含水率大多在96%以上,基于后续处置过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考虑,国内相关技术规范一般要求泥饼含水率不得高于60%,其中,若单独焚烧则要求小于50%,而园林绿化和制砖则要求不高于40%。由于污泥含有大量胞内水,未经调理的污泥几乎无法进行脱水处理。常用的污泥调理剂类型可分为化学调理剂、物理调理剂、生物调理剂和复合调理剂等。其中,物理调理剂在污泥调理过程中主要作为骨架构建体,目前所采用的物理调理剂以外源性材料为主,如粉煤灰、活性炭、木屑、赤泥、褐煤、半焦、谷壳等。此类物质存在极性差异大、脱水后污泥成分更加复杂、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铁酸钾/污泥生物炭协同作用的活性污泥化学-物理联合调理深度脱水研究思路,开展了活性污泥酸化/氧化化学调理脱水、污泥生物炭制备及物理调理活性污泥脱水、高铁酸钾/污泥生物炭协同调理活性污泥脱水研究,并通过低场核磁污泥泥饼水分形态及空间分布研究、氧化调理对污泥流变特性影响研究,系统揭示了污泥胞外聚合物破解及水分转化释放规律,深入阐明了高铁酸钾/污泥生物炭调理活性污泥及其深度脱水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活性污泥酸化/氧化调理及其胞外聚合物变化与脱水性能研究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其具有极强的亲水和持水能力,造成结合水释放难,因此,胞外聚合物破解被认为是污泥高效脱水的关键所在。本文分别开展了酸化和氧化调理对胞外聚合物性质和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化调理过程中,活性污泥破解度随着污泥液体酸度值降低而增加;胞外聚合物破解产物,即蛋白质和多糖提取量也呈现出相同趋势,同时,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提取液中多糖含量最高;此外,当活性污泥液体由酸性逐渐转变为中性时,胞外聚合物提取液界面电动势和电导率均逐渐降低,但其胞外聚合物的官能团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与之相反,采用高铁酸钾氧化调理时,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官能团种类随着提取层次的深入逐渐减少。酸化和氧化调理脱水所得泥饼最低含水率为69%,均低于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泥饼含水率(~80%)。
  2.污泥生物炭制备及其调理活性污泥脱水研究
  在机械脱水过程中,污泥水分主要通过渗水通道排出,而污泥所含有机物易受压变形造成通道堵塞,因此,须引入骨架构建体以保障渗水结构。本文以多孔污泥生物炭作为物理调理剂开展了活性污泥调理脱水研究,重点考察了污泥生物炭制备条件及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解终温为500℃时制得的污泥生物炭,具有较好的脱水性能,经BC500调理后活性污泥,沉降10min后,固体体积降至13ml,毛细吸水时间降至12s,脱水后泥饼含水率降到63.5%。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气体活化剂时,将得到BCCO2调理活性污泥,其脱水后污泥泥饼含水率为50%。污泥生物炭粒径范围在1-1.6mm,调理活性污泥后的过滤性能和脱水性能表现良好,毛细吸水时间7.5s,含水率56.2%。最佳的污泥生物炭制备条件为:热解终温500℃,二氧化碳作为气体活化剂,污泥样品粒径范围为1-1.6mm。
  3.基于高铁酸钾-污泥生物炭的化学-物理联合调理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研究
  为了实现污泥深度脱水,采用高铁酸钾和污基生物炭对活性污泥进行了化学-物理联合调理脱水研究,结果表明:经高铁酸钾和污泥生物炭共同调理后,污泥破解度为0.79-0.85,毛细吸水时间在pH为6时高达360.8s,脱水泥饼含水率在pH为7时效果最佳58.7%,低于未经调理的污泥泥饼含水率78.8%及目前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污泥泥饼的含水率80%左右。
  4.污泥泥饼残余水分存在形态、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
  为了进一步揭示高铁酸钾/污泥生物炭协同调理作用机制,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对所得泥饼残余水分存在形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用3.0g/L K2FeO4和BC5009g/L BC500调理活性污泥时,污泥泥饼含水率最低42.33%。根据LF-NMR测试结果,T2水分分布曲线,原污泥泥饼中含有水分种类可分为:强结合水(0.01-0.36ms),弱结合水(0.88-8.43ms)和少量毛细管水(21.26-700ms)。特别地,当添加3.0g/L K2FeO4和9g/L BC500时,水分子与有机物的结合能被削弱,泥饼中所含水分转化为99.682-99.813%结合水(0.23-10.72ms)和0.187-0.318%毛细管水(70-700ms)。通过观察污泥泥饼中水分空间可视化结果,污泥泥饼中残余水量与图像区域亮度成线性正相关,残余水量高区域较残余水量低区域的亮度高。
  5.氧化调理活性污泥流变学特性研究
  一般认为污泥为非牛顿流体物质,其流变学行为亦能反映其结构随调理条件的变化,从而为其脱水机理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采用振幅扫描测试、蠕变恢复实验及频率扫描测试研究了污泥调理前后的粘弹性、剪切变形及粘度变化,结果表明:在线性粘弹区内,振幅扫描结果表明污水污泥具有粘弹性和凝胶状结构;蠕变和恢复实验表明,由于高铁酸钾的投加胞外聚合物被破坏,调理后的污泥比原始污泥更容易剪切变形;氧化调理后污泥粘度均呈线性降低。流变测试结果证实了氧化调理对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破解作用及LE-NMR测试得到的水分变化结果。
  总体而言,活性污泥氧化-物理联合调理脱水性能显著优于其单一调理过程。其中,当高铁酸钾投加量为3.0g/L、生物炭投加量为9.0g/L时,调理后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和破解度分别增加到43s和2.58,同时,所得泥饼含水率为42.3%,较常规压滤所得泥饼减少近35.7%。这主要可归因于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高锰酸钾氧化可有效促进胞外聚合物破解并促进结合水脱缚解离,同时,团块状污泥絮体在强氧化剂作用下分解为具有分散性更好的微小絮体,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渗水通道堵塞问题;此外,污泥生物炭丰富的介孔结构赋予其良好的骨架构建能力,为外场力作用下自由水迁移脱出提供必要的通道,以上两种作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从而实现调理污泥高效脱水。
  综上所述,本文以高锰酸钾、污泥生物炭分别为化学、物理调理剂,构建了一种以同源性调理剂为核心及联合调理为特色的活性污泥高效脱水新方法,形成污泥资源化利用新思路。此外,通过低场核磁共振与流变学特征分析联用,从胞外聚合物破解、泥饼残余水分空间分布、浓缩污泥流变行为等多维角度系统阐明了其调理过程及深度脱水机理,为攻克污泥脱水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突破方向。
其他文献
生物质气化技术需要配套净化、余热回收工艺以提高燃气洁净度并增加能量利用效率。燃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设备如水喷淋塔、余热回收锅炉等通常以水为介质,高温粗燃气与之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净化或换热。在这些过程中,水往往循环使用,但随循环次数增加,水体中逐渐混入大量粉尘、飞灰和焦油,水质由此变差。  循环水中特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挥发酚、NH4-N、固体颗粒等,属于难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且经历循环后水温维持在5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增加能耗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这对广州市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研究使用LEAP模型,通过设置基准情景、综合情景,其中综合情景包括运输结构调整情景、能源效率提高情景、能源结构优化情景,模拟了广州市交通运输领域未来能源消费和CO、HC、NOx、PM2.5、SO2五种空气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了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策略,从而为城市交通
学位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当今人类社会亟待攻克的难题。目前,在众多能够缓解资源短缺以及解决环境污染的能源中,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的使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与单独的光伏发电、光热利用相比,可以同时得到电量和热能,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其还可以与建筑相结合,在不额外占用土地的同时达到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NGH)具有绿色清洁、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特点且储量丰富,是我国重点开发的新型能源之一。目前我国已完成两次天然气水合物的现场试采,但为进一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化稳定开采,仍需对NGH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NGH开采技术及工艺的改进和优化。而蒙脱石作为海泥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独特的水化膨胀特性,对蒙脱石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相
学位
为实现合理的能源消费总量,优化的能源生产结构,高效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完善的能源运行机制,在“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给广州市下达了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控制目标:至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284万吨标准煤以内、年均增速2.1%,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9.3%,年均下降4.2%。然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完成情况十分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广州市的能源管理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能源精细化管理。能源精细化管
学位
因储气密度高、分布广泛,天然气水合物被视为未来潜在能源,引起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因水合物生成导致的管道堵塞,一直是油气安全输运过程中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油气行业逐渐向深海和极寒区域发展,水合物生成风险剧增。为防止水合物生成,添加的热力学水合物抑制剂(THIs)剂量剧增,提高了开发成本,并伴随环境污染问题。另一类替代型抑制剂,即动力学抑制剂(KHIs)虽可在低剂量发挥效果,但在高过冷度条件下会失效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越发严重,人们纷纷寻找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波浪能作为海洋特有的、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展对波浪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由于不同海域的海况千差万别,因此波浪能技术不具备普适性。其次,对于目前大部分的波浪能装置,都仅在一个较小周期范围里具有较高的性能,波浪能发电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该情况,本文重点研究一种强化垂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不断增加,继而产生大量污泥。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在现有的燃煤发电厂中已有将其与煤进行掺烧以获得更有效的利用。然而,受两种原料高含水率和低热值等缺陷燃料特征及相对独立的燃烧区间等所限制,共燃过程中的稳定、清洁及高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进行共燃前的必要预处理。近年来,水热碳化技术作为一种通过热化学方式
学位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从极地冰川到大气环境中均发现微塑料颗粒的身影。实现高值化利用是促进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关键。塑料作为一种石油基产品,通过热解路径制备燃油和化工原料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现有公开文献中,压力因素对塑料热裂解/催化热解的影响机理尚未阐述完全。基于此问题,本文开展聚乙烯高压热裂解/催化热解实验,主要考察压力因素对聚乙烯热裂解/催化热
学位
为研究厌氧消化失稳过程中热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寻找对厌氧消化失稳具有指示效应的预警因子,揭示厌氧消化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转换途径,本研究开展了多组实验室规模的杂交狼尾草中温半连续厌氧消化实验,通过分别阶梯性提高有机负荷或氨氮浓度,诱导有机负荷过载或氨氮抑制的失稳发酵体系,对消化过程中的气相、液相指标进行监测,并计算关键产甲烷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通过对比分析热力学指标与传统预警参数的预警时间,提出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