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的内容不只是传授知识,还应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核心是拥有健康的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养成教育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少年儿童正处于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种人格和人的行为品质培养的基础工程,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自然及社会等原因,边境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严重落后于东部中部地区。近年来随着边境地区国际交流和国门形象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中越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师资人才培养、学生的教育优惠等方面有了不小的发展。边境地区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寄宿制学校发展迅速,但学校重视学生成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本人通过两次实地考察,在问卷、访谈和观察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中越边境地区的小学寄宿生的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会交往习惯方面等行为习惯养成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比如,生活习惯上面:饮食与起居不规律,缺乏安全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差,文化娱乐活动匮乏;学习习惯方面:普遍无主动预习课业习惯,合作与协作能力较差,阅读素养较低,课后作业拖拉等;社会交往习惯方面:抱团娱乐,不擅与人交往等等。造成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不良的原因:农村的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传统社区教育的环境改变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对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视不够且方法失当;留守学生增多加重学校管理和行为习惯培养的负担等。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要解决当下中越边境地区小学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需要健全寄宿制小学的管理制度,呼唤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也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同时因地制宜的做好家校合作方法。本文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剖析边境地区寄宿制给小学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特点和现状;二是中越边境地区小学寄宿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影响因素分析;三是在寄宿制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可行性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