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以太网架构的大型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策略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控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高质量的监控系统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正确性与安全性,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监控的对象数量激增,对监控系统的准确性与快速响应性要求日益提高。在传统监控系统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数据监控需求的背景下,对新型的大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一种基于多路CAN总线加工业以太网的大型并网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并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进行了实现策略与优化策略研究,得出具体的实现方案。本文首先分析系统功能与性能需求,确定了系统CAN总线与以太网两大网络层次,终端采集模块、分区控制模块、下位机、上位机四大核心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整体结构的设计。然后,基于CAN总线和以太网理论,对系统两层网络的实现策略及网络转换策略进行研究,完成了CAN总线网络层与以太网层的通信实现。在大批量并发数据实时处理技术思想的指导下,对系统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策略研究,得出了基于缓存思想的分层数据缓存方案与基于模块处理思想的多层任务分担方案,完成了优化目标。接下来,基于选定的开发平台,完成了系统关键功能模块下位机的设计,重点研究并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检测功能。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整个系统进行功能与性能测试,对比优化前,系统的整体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实验测试和实际生产现场运行检测,该系统能够稳定且高效地实现生产现场所有的监控功能,本文对系统进行的两个优化处理也大大提高了整个监控系统的响应速度。本系统目前已在实际生产中正式投入使用,运行状态稳定良好。
其他文献
随着德国工业“4.0”的提出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自动化车间对于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也日益突出,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也推动着工业车间进一步朝着智能工厂方向发展。工业现场的数据监控也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逐渐从现场监测到远程监测、从有线通讯到无线通讯、从C/S架构到B/S架构模式的转变,其也对系统实时性、稳定性、跨平台性等层面提出了更高的
滚动轴承是数控机床机械传动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进行数控机床滚动轴承的性能和诊断的研究,是评估数控机床健康状况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轴承故障诊断可以有效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是确保机械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以滚动轴承为研究对象,从轴承振动信号的处理入手,针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和识别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本文论述了滚动轴承的故障机理和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轴承故障的类型和原
随着生产线加工零件的效率和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刀具的快速响应成为设备高效制造的必要条件之一。特别对于生产线的精密大型设备,应用刀具种类多,刀具重量大,换刀过程复杂,人工换刀已经无法满足柔性高效的制造需求。因此,针对生产线大型精密设备集中配置中央刀库,实现快速、准确配置加工刀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金属壳段快速研制示范生产线”(2016ZX04002004)项目,
航空维修企业航材仓储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仓储,其特点包括物资种类繁多、库存量大、批次多、部分种类间差异大、对存储环境的要求不同以及需要定期检验等,这对航材仓储管理的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管理航材仓库,提高航材仓储的管理效率,需要对现有航材仓储管理进行优化。货位分配优化是仓储管理优化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航修企业自身的特点,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仓库的库区和货位采用合理的分配控制策略,建
在传统的服装、服饰领域,布料产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切割加工需求,采用传统的手工切割方法效率比较低,并且由于操作工人对产品图案主观理解的差异,或是手工操作熟练度的不同,很难保证最后产品的质量。为此,本文研发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大幅面布料切割系统,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大幅面布料切割系统需求分析,设计了总体软硬件方案;在系统标定过程中,基于张氏标定原理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相机标定算法,设计了基于bmp格式文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跃发展,人们生活也逐渐趋向智能化,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智能监控中,公共场所区域环境复杂,单个摄像头的视域有限,经常需要在多个不同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野里寻找某个特定行人。由于涉及到的数据量非常大,人工处理往往效率过低,此时有关行人重识别的研究应运而生,其主要目标是,高速准确地完成跨摄像头下的行人图像检索。由于行人图像都取自于监控摄像头,其所处环
CIFLog是一个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研发,并且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一款测井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国产测井解释平台。该测井解释平台具有跨平台、集成各种高端处理解释技术等突出优点。在测井解释领域中,常规的测井解释算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测井行业对于测井解释效率以及精度的要求。在相关的机器学习算法被引入到测井解释领域后,测井解释的处理效率和处理精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机器学习与测井解释的结合,将会为测井解释
随着我国工业制造领域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品几乎覆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缺陷产品。如果这些缺陷产品流入市场,将导致企业遭遇信用危机,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实现自动化缺陷检测是工业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产品表面缺陷检测主要依靠传统机器视觉检测和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检测。这些算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高效性的需求,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表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面向制造现场的在线测量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基于线结构光的机器人柔性在线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高精度及高柔性等优点,能够较好地满足工业测量的需求,成为了在线测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基于线结构光的机器人柔性在线测量系统由机器人及线结构光传感器组成,其工作原理为:通过机器人带动线结构光传感器从不同视角采集物体的形貌信息,进而结合手眼关系及机器人末端位姿信息将形貌信息转换至
最近的研究表明,人为设计的对抗样本能够攻击典型深度识别网络,这类对抗性扰动很细微以至于较难被人眼察觉,却可以导致本来正确识别的模型误分类。然而,传统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在一些防御手段下已经失效。如何有效提升对抗样本的攻击成功率和标签迁移率,同时降低对抗样本与原始样本的差异以致无法为人察觉,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于有目标攻击,该论文提出基于类别加权显著性图的对抗样本快速生成方法,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