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引种植物物候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y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物候学是研究植物从展叶到果熟的生长繁殖周期的学科,对引种植物进行物候研究可以了解其生长周期以及适应性;另外,植物物候被认为是对气候变化响应最敏感的指标之一,结合局域环境条件的研究还可以反映出植物从萌芽到果熟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影响因子和控制因素,对下一步的迁地保护工作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本研究利用定植于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热带引种植物长达20年以上的物候资料(1973-1999年),结合植物园内同期的气候资料,对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气候特征、引种植物的物候节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西双版纳地区自1960年来,年均气温上升0.133℃/10y,年均地表温上升0.065℃/10a,相对全国总体的增暖速率而言较缓。同时,热量因子年间变异程度及极端温度出现的程度均呈下降趋势。西双版纳热带北缘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其热量相对于典型的热带地区不足,因此变暖的气候条件将可能有利于这里热带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2)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区域,太阳辐射各分量均呈现单峰型变化特征,在中午时分出现最大值。从太阳辐射日总量来看,旷地总辐射为10.90-19.21MJm-2,反射辐射为2.42-4.15 MJ m-2,净辐射为4.22-7.21 MJ m-2,有效辐射为4.26-5.43MJ m-2;在不同的种植园区,受高大树木遮蔽的沟谷雨林、龙脑香林和树木园的太阳辐射各分量的数值均较低,与旷地的比值较小,总辐射仅占旷地的2.8-20.2%,反射辐射占旷地的2.0-23.0%,净辐射占旷地的4.8-33.4%,有效辐射占旷地的-0.5-2.6%;遮蔽较小的种植园区百果园,太阳辐射各分量的数值则较高,与旷地的比值较大,总辐射占旷地的28.5-67.8%,反射辐射占旷地的26.5-52.5%,净辐射占旷地的25.4-91.4%,有效辐射占旷地的10.6-16.7%。伴随引种植物成长,种植园区的植被结构特征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已经与当地的原生林或次生林相当,具有了明显林下辐射的特征,数值较低,时间变化较小,而在仅有低矮树木的种植园区,其太阳辐射数值和时间变化接近旷地。  (3)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定植的各地来源的引种植物,从其营养生长物候来看,均能根据西双版纳气候的节律,形成与本地植物相似的物候节律,季节性较明显,说明其生长适应较好;而引种植物的繁殖物候期受气候因子影响相对较小,季节性稍差,其适应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西双版纳热带北缘的地理位置,使其气温相对典型热带地区较低,导致引种植物各个物候期均不同程度受到月均低温的控制,因此应重视引种植物对低温适应性的评估,并对其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由于引种植物受降雨量影响较本地植物更大,因此旱季对引种植物进行适量的水分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4)多数植物(67%)在研究的区间都表现出物候变化的趋势。在雾凉季展叶的植物更容易出现展叶期推迟,而这与主要由雾凉季最高温的上升和日照时数的下降有关;由于气温的上升,4种植物的生长季出现了显著的延长;根据开花的时间不同,雨季开花的5种植物出现花期缩短的趋势,其主导因素为显著下降的雨季日照时数。由于生长季的延长可能对植物生长发育比较有利,但是花期的缩短有可能降低传粉成功率,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繁殖。  (5)西双版纳1974年初出现了极端低温天气,低温过去之后气温迅速回升使得81%的引种植物萌叶期提前,同时极端低温也造成35%的引种植物在该年没有出现开花;引种植物均能顺利度过了1974年的最冷时期,并出现萌叶物候,这意味着引种植物在经历极端低温之后都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活动,但该年较低的开花比例说明极端低温对引种植物繁殖活动的不利影响大于其对生长活动的影响;另外,来源不同的引种植物对西双版纳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区别也比较明显,其适应能力大小顺序为:亚洲来源植物>美洲来源植物>非洲来源植物。  另外,本研究还数码图像技术的连续物候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证明该方法对物候的估算结果精确度很高(绝对误差为-3到1天),可用于野外长期的观测中;另外该方法所得到的连续观测数据,用于气候对物候影响的研究中也比传统物候观测资料更加可靠,这为建立植物物候观测网提供了技术的支持。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诱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已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如何强化学生的情感教育,值得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因素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
线粒体基因组因结构组成保守且相对稳定、母系遗传、通用引物丰富易扩增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昆虫的分子系统学、谱系生物地理学、种群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鳞翅目昆虫
我们曾经对“精雕细刻、顺利流畅”的课堂教学羡慕不已,但慢慢地咀嚼,发觉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完美”,实质上仅仅是学生适时“配合”教师完成教案而已,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感觉不到生命成长的气息和创造的欢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和教师。“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高效、安全、快捷等特点的轨道交通发展迅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飞跃发展和融合,代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领域最前沿技术水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进入教育领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实施后,现代信息技术被更加广泛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不断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也使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受到强烈的冲击而发生极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因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对于语文学科乃至其他非信息技术学
早在1996年,科学家就利用体细胞核移植重编程产生了克隆羊——Dolly,这使得科学家能够重新审视胚胎发育理论,证明了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是可以逆转的,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揭开了分子生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一直走在各门学科前列,在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文章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阐述了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手段,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成效 提升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始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注重教学理念、手段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立足小学生
语文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全面训练,从而提升语文素养。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起点,对提升学生各个方面语文能力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特点,不断激发小学生的说话
以往的教学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一、开放空间,开发资源  开放空间,开发与利用课外教学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提出问题的多元性,控制好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提问时间,体现问题的创新性,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 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师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它能实时地反映学生的思维状况和理解程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较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