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HE<,11>模输出空心光束的原子漏斗与单模光纤束中的原子导引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简单介绍了中空光束的定义及其产生方法,同时综述了采用中空光纤中红失谐高斯模式、中空光纤中蓝失谐消逝波和蓝失谐暗中空光束实现原子导引的原理、方法和实验及其最新进展,并对各类中空光束角动量及其转换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该文就利用中空光纤中LP<,01>模(标量模型)和HE<,11>模(矢量模型)衍射输出产生中空光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在弱波导近似下导出了中空光纤中LP<,01>模的电场分布,数值推算了LP<,01>模输出光束的远场和近场分布.从正确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详细推导了矢量模型下HE<,11>模的场分布,数值计算了HE<,11>模输出中空光束的远场和近场分布,分析了它们的传播特性.研究了各种光纤参数对中空光束输出特性的影响,同时计算了利用HE<,11>模输出中空光束进行原子导引的光学势.此外,我们把中空光纤中LP<,01>模(标量模型)和HE<,11>模(矢量模型)的场分布以及它们各自的输出光束的近场与远场分布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模式的输出光束在近场分布有很大的区别,LP<,01>模输出光束在近场是一个高斯分布,而HE<,11>模输出光束在近场是一个中空光束,在远场两种模式的输出光束分布是基本一致的,这正是由于在中空光纤中采用了弱波导近似以后所引起的误差.此外,我们讨论了HE<,11>模输出中空光束在原子光学中的潜在应用,比如原子导引与原子漏斗等.最后,提出了采用单模光纤束中间形成的消逝波来实现原子导引的新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在该文中,我们采用了二种单模光纤束的方案;其一是利用四根单模光纤来实现原子波导的方案,我们导出了四根单模光纤束组成的类四边形对称中空区域中产生的消逝波光强分布,计算了该中空区域的冷原子光学囚禁势;其二是利用三根单模光纤来实现原子波导的方案,计算了三根单模光纤束组成的类正三角形中空区域中的消逝波光强分布以及该中空区域的冷原子光学囚禁势.研究表明当入射功率仅为mW量级时,该方案即可用于超冷原子的单模波导.
其他文献
该文对常耦合系数非线性波导耦合器的拓展——变耦合系数非线性波导耦合器的原理以及应用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理论研究.从波动方程出发导出了描述非线性耦合器的耦合
本论文主要研究稀土掺杂的ZrO2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质。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中所得到的结论如下: 1.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稀土掺杂的二氧化锆纳米粉体。 2.详细研究了铒离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综述,简要介绍了激光-原子相互作用问题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其中着重介绍了强激光场中原子的电离和高次谐波产生的问题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研究的意义.第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传递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光通信网络将朝着超大容量和超高速率发展已成为必然.随着宽带业务的增长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采用,
本学位论文的工作集中在对部分相干光束调制与传输的研究,主要涉及光束的空间相干性。光束空间相干性是光束的重要性质之一,它对光束传输后的光强分布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是光
薄膜光学作为应用光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近年来由于光谱干涉技术、激光技术以及空间光学、偏振光调制技术、光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飞跃发展,促使光学薄膜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薄膜光学发展于十九世纪,1873年麦克斯韦创立的电磁理论奠定了薄膜光学所有问题的理论基础。但薄膜光学的真正发展是在1930年真空蒸发设备出现以后,这一设备的出现为薄膜光学的发展提供了设备保证。1961年激光的问世使薄膜光学得到了飞速
黑洞的热力学性质和其奇异性是黑洞的两个重要问题。在黑洞热力学问题方面,本文主要关注的是黑洞熵。黑洞熵的起源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对黑洞熵起源的不同解释对应着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