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明确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重要发展战略。失地农民是伴随城镇化农地征用过程所形成的特定社会群体,促进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转型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战略需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中,失地农民的健康发展既是保障其成功市民化转型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衡量其市民化能力水平的核心体现。而在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明确把重视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广大城乡民众健康发展问题纳入了国家中长期民生保障的战略内容。因此,研究失地农民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WHO认为,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体健康具有决定作用,基于此角度看,维系失地农民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于推动其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升发展。而从实际情况看,由于城镇化征地直接颠覆了农民原先熟悉的农村生活环境条件,导致其传统农村化的生活方式被打破,这使得失地农民在乡城变迁中将面临着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型和重构,而失地农民能否塑造和提升适应城镇化环境的积极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对维系其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和市民化转型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价值。 本文以江苏泰州为例,围绕城镇化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健康生活方式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概述了健康促进理论、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及社会生态学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侧重研究了城镇化征地背景下失地农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型演变机理,并从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三个层面研究了不同失地农民群体健康生活方式转变发展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较为规范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对江苏泰州331个样本失地农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水平进行了测评分析;进一步运用分位数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失地农民健康生活方式发展水平的因素;最后提出提升失地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水平的对策。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为:(1)理论上,城镇化征地打破了失地农民原有生活模式后,面对新的城镇生活环境,失地农民群体之间基于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不同层面的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发生异化,其中一部分失地农民将面临因健康生活方式水平降低而引致的健康风险;(2)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失地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水平总体处于一般状况,其中,运动锻炼水平显著不足;相比而言,女性、文化程度较高以及患慢性病的失地农民群体更重视自我健康生活方式的塑造和提升,此外,征地满意度、医疗保险参与率和安置区公共健康服务等外部因素对提升失地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水平也发挥了积极作用;(3)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提升失地农民健康生活方式水平的相关建议。具体包括:鼓励和引导失地农民加强运动锻炼行为、重视对失地农民的健康教育、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创建安置区的健康支持性环境、提升失地农民健康保障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