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态分析是生物力学领域中的一个特殊分支,而足底压力分析则是步态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步态分析研究可揭示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即运动过程中足的动力学特性,目前已逐渐成为足部临床生物力学研究与足疾康复疗效评定的重要手段。
足底应力测量技术发展历经对足底压力及分布做出定性判断的足印技术、依光学反射原理的足底压力扫描技术、依传感器的力板测力台技术及压力垫技术等阶段。随着新型传感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在临床医疗诊断及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能为临床足疾患者(如糖尿病足、足部损伤等)和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小儿麻痹症患者等)的足底压力测量和步态特征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为足疾的诊断、功能康复、疗效评定等提供客观评价指标。随着足底压力测量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测量指标逐步丰富,测量的精度日渐提高,步态分析在足底生物力学研究中的优势日渐显露出来。
本研究采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应用临床步态分析或与影像学相结合研究方法,目的是要解决跟骨骨折治疗中现存的四个问题:1至今为止,跟骨骨折手术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疗效评定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且目前的疗效评定标准大都偏重于足部大体功能评价而略于跟骨形态结构评估。2目前用于跟骨骨折手术的内植物种类繁多,其在设计上的优劣一般是通过生物力学特性和与机体组织的相容性来评价,很少站在步态分析对患足术后形态结构和功能恢复的角度上评品内置物设计上的璧瑕。3跟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设施匮乏,从事康复治疗的专业医师缺乏,加之临床医师康复意识淡薄,常常贻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机,手术后期常常遗留踝、足部功能不良甚至永久性功能丧失等严重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负担。4康复方案泛泛制定,无系统规范的客观标准,训练时康复医师无章可循,单靠个人经验,对病情难以全面估计,使训练缺乏针对性,往往导致无必要重复训练,造成康复资源极大浪费,削减了康复治疗对患足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主要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或与影像学手段相结合研究方法,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不同时期步态、影像学及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测试,探讨跟骨骨折术后不同时期步态分析参数、跟骨结构影像学指标与目前足部功能评价标准之间的量效关系,把传统的单靠临床症状、体征或影像学指标对患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评定转变为定量的功能结构综合评价;同时为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方式改进、内固定器改良、指导康复训练及手术疗效评定等方面提供客观依据。
第一部分步态分析对跟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定量评价
目的:应用影相学评价手段与临床步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采用不同内置钢板进行手术治疗的2组单侧跟骨骨折病例,在术后同一时期测得患足的步态参数、跟骨结构的影像学指标及足部功能评分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探讨Footscan步态分析系统对跟骨骨折手术疗效进行定量评价的可行性,实现步态分析对跟骨骨折手术疗效的量化评定。
方法: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式步态分析系统和500mA Siemens DR摄片机,并参照Keer足部功能评分标准,对单侧跟骨骨折,采用标准AO钢板内固定的28例患者(对照组)及自制跟骨加压钢板内固定的28例病例(实验组),于术后1.5年时,分别进行步态分析参数测试、X线评价及足部功能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方法,分析步态周期站立相过程中,足底冲量与Keer足部功能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足弓指数与Bohlers角、跟骨高度的相关性;距下关节灵活度与Gissane角之间相关性。从跟骨形态结构复原情况及足部功能恢复程度两方面综合评定手术疗效。
结论:跟骨骨折术后,通过回归方程中患足足弓指数及距下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推算BOhler角、跟骨高度及Gissane角恢复情况,间接估计术后跟骨形态结构恢复情况;依据回归方程患足站立相中的足底冲量推算跟骨骨折术后的足部功能评分;从而实现步态分析从形态结构和功能恢复程度两方面对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疗效的定量评价。说明将步态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跟骨骨折手术疗效的量化评定切实可行。
第二部分步态分析对标准AO钢板与自制跟骨加压钢板手术疗效比较
目的:通过步态分析评价应用标准AO钢板切开复位固定与自制微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的优劣,为跟骨骨折手术方式改良和内固定器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2006年2月~2006年9月,对32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行自制加压钢板内固定(实验组),男28例,女4例;年龄20~53岁,平均36.7岁。高处坠落伤27例,车祸伤5例。骨折类型参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9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手术时间为骨折后3~14天。对同期32例单侧跟骨骨折病例行标准AO钢板内固定(对照组),男29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7.1岁。高处坠落伤27例,车祸伤5例。骨折类型参照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18例,Ⅲ型11例,Ⅳ型3例。手术时间为骨折后4~15天。两组病例均获2年以上随访。在术后1年、2年时,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分别对2组病例步态周期站立相中的足底冲量、足弓指数、距下关节活动范围、足底压力中心外移及跟骨中部宽度等指标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配对比较法分析。同时比较2组病例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
结论:对于存在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自制加压钢板微创复位固定的疗效优于标准AO钢板内固定,且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少见,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微创的内固定方法,说明了自制加压跟骨钢板设计上的合理性。
第三部分步态分析对跟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价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患足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同时研究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对患者康复疗效的评定价值。
方法:共选取62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于手术后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于术后早期介入系统、规范、全程康复治疗,对照组则遵医嘱进行功能训练。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时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其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自身配对比较法进行分析,同时比较2组病例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
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促进跟骨骨折病例患足运动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可对跟骨骨折术后康复疗效进行客观评定。
第四部分步态分析指导跟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据步态分析结果指导跟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对患足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并同时评定指导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共选取60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病例均于术后24h时遵医嘱开始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术后定期进行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并根据其足底压力参数特点指导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步态测试,及时调整训练措施。2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7个月时再采用Footscan系统对其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所得数据采用自身配对比较法进行分析,同时比较2组病例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
结论: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指导康复训练可显著促进跟骨骨折病例患足运动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另外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可对跟骨骨折术后康复疗效进行客观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