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咏物诗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自《诗经》时代就已有了咏物诗的萌芽,至唐代,咏物诗的发展进入了它的成熟与繁荣期,晚唐咏物诗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数量众多,据笔者统计约2889首,占了唐代咏物诗总量的近二分之一,而且质量优秀,涌现出了为数不少的名家名作。这一时期的咏物诗,在题材、思想内涵及艺术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较前代有所突破。本文试图从这三方面入手,分析晚唐咏物诗所取得的成绩。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唐前咏物诗发展线索及晚唐咏物诗概况。简要介绍自《诗经》时代至晚唐咏物诗的发展脉络,并对晚唐咏物诗概况作大致介绍。 第二部分,晚唐咏物诗在题材上的特征。晚唐咏物诗题材范围扩大,种类繁多,共涉及六类共二百余种物,所咏之物多为柔弱细微之物。具体而言,晚唐咏物诗在题材上呈现三个特点:自然界之物居多,自然界之物中又以弱小者居多,表现出有异于传统的鲜明个性;呈此消彼长之势,既反映在所咏之物形象气质的消长方面,更反映在所咏之物数量的消长方面;所咏之物多为带有悲剧性色彩之物。晚唐咏物诗在题材上表现出来的对琐细之物与具悲剧色彩之物的偏好的特征,是社会时代心理与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反映。 第三部分,晚唐咏物诗的思想内涵及文人情感。咏物诗必有寄托,在咏物中寄寓个人遭际及家国之忧,是咏物诗的重要内容。晚唐咏物诗多是此类寄托遥深、有丰厚思想内涵的作品。从大的方面来讲,此类作品一为托物讽世,内容多讽刺社会丑恶,揭露社会矛盾。藩镇军阀的罪恶,官僚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丑恶,各类小人的奸佞,社会习气的奢侈,压制摧残人才的黑暗时局,战争的残酷,民族矛盾的尖锐都是诗人们托物以讽的对象。正所谓“愤世嫉邪意,寄在草木虫”,在花、鸟、虫、鱼等小小“物”的身上,寄寓着诗人对社会、政治重大问题的思考。所寄者小,所托者大,并且由于诗人对国家前途已不抱多少希望,因而此类诗作往往冷嘲多于热讽,诅咒多于批评。毫无疑问,政治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统治者的丑恶,是托物讽世诗产生的客观基础,而士人因怀才不遇、进身无阶或忧祸惧害而导致的心理压抑和情感怨愤,则是它产生的主观条件。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晚唐社会的千疮百孔,而且体味到了诗人无情的嘲讽与愤怒的谴责。另一类为托物抒怀,诗人们在借物以寄寓个人遭际的基础上,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融入时代乱离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诗人们有高远的理想抱负,高尚的人格节操,却怀才不遇,漂泊流离,使得他们哀怨愁苦;面对岁华流逝,功业无成以及社会人事的衰颓,他们感伤幽怨。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而且感受到了个体生命在动乱时代的悲哀,感受到了时代的衰颓没落在诗人们心中留下的阴影。 第四部分,晚唐咏物诗的艺术。艺术上,晚唐咏物诗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形与神,物与我,物与情关系的处理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形与神的关系上,晚唐咏物诗既有形神兼备者,又有离形取神者,是咏物诗在形神关系处理上的一种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晚唐咏物诗更注重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在物与我的关系上,晚唐咏物诗脱离了早期物、我比附的明显痕迹,注重物与人的融合统一,物我浑融,艺术上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在物与情的关系上,晚唐咏物诗托物传情,手法多样,极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体裁上,各体兼备,以五七言律绝为主,既体现了诗体本身演进的自然规律,又契合了时代精神气象与文人心理。 总之,晚唐咏物诗是咏物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成就是不可低估的。
其他文献
清初美学家叶燮的《原诗》试图建立一个诗歌理论体系,当代学者多予以高度评价,但也有学者认为他以继承前人为主,创见不多。我们认为,从审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叶燮的《原诗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往由依靠物质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经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以职高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四个方面分析了
建立质量报告制度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院校内部治理的重要途径。质量报告制度促进了院校理顺内外部治理关系,形成了良好办学环境;展示
出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诉求,日本和欧盟近两年加速了自由贸易区(FTA)谈判的进程,欧盟和日本市场分别是中国第一大和第五大出口市场,日本-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难免会对中国
纯诗理论发端于西方。传入中国后,分别于三个时段凸现到中国诗坛前沿。本文以20世纪为时间框架,把纯诗理论在中国的命运作整体性关照。一方面,本文意在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轮廓,显示
<正> 据统计,2003年全球网络教育市场总值达到23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网络教育市场总值可达10亿美元,自1998年到2003年市场价值的上升幅度为15.9%,可见,网络教育行业潜力无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通过统计分析近年来的“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发现三大
近百年来,王建研究取得的成就很有限,其中仅以生平考证和乐府诗的研究稍微突出一些,对宫词与其它诗体的论讨几乎是个空白。对其人其诗做整体纵深的探究已经成为学者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