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han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美学家叶燮的《原诗》试图建立一个诗歌理论体系,当代学者多予以高度评价,但也有学者认为他以继承前人为主,创见不多。我们认为,从审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叶燮的《原诗》,才能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全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审美客体分析 叶燮用“理”、“事”、“情”来解释他对客体世界的认识,这是叶燮美学的基础和逻辑起点,其中叶燮对于“理”特别强调,并论及了它与“道”、“气”的关系。“理”一方面是自然之理,一方面是儒家之“道”,它借“气”的流动体现于宇宙万物,因此,叶燮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的。但是进入审美领域之后,叶燮将自然与人一分为二,又进一步规定了作为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各自的特殊性。对审美客体的要求是:诗中之“理”是“不可名言”的,诗中之“事”是“不可施见”的,诗中之“情”是“不可径达”的。 第二部分审美主体分析 叶燮对审美主体的综合要求是要有“胸襟”,它既包括审美认知能力和表现能力,又包括情感及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能力。叶燮又将其具体化为“才”、“胆”、“识”、“力”,对这四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表明叶燮一方面肯定审美主体的直觉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又强调指出主体的理性和认知能力对于艺术创作的基础作用。 第三部分审美主客体关系分析 对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多层次的分析是叶燮美学的重要内容,“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是他对审美主客体对应关系的认识,一个“衡”字表明了主客体之间互为标准的双向选择作用;“幽渺以为理”是他对审美主客体认识关系的描述,这种认识是一种审美理解和领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认识;“惝恍以为情”是叶燮对审美主客体体验关系的认识,主体的情感是受到伦理约束的,在借自然景物抒发的过程中需要审美想象的参与;“想象以为事”是叶燮对审美主客体意象创造关系的说明,这种意象的创造是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融合。 第四部分艺术审美观分析 艺术审美观是前三部分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艺术本质观、艺术创作观、艺术接受观和艺术发展观。在叶熨看来,艺术的本质在于主客体之“气”的交互作用。在创作中应该以主客体理论为标准,除此以外没有单独的“法”可言。正如客体之“理”是物理和伦理的统一,艺术接受的标准也是教化和审美双重合一的。艺术发展观一方面以“变”为根本趋势,另一方面以主体不断的创新为推动力。 第五部分叶类的美学史地位 叶曼的审美主客体理论对审美主体与艺术理性的推崇不但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此外,《原诗》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严整的体系,史、论、评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与西方美学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区别,因此也有了对话的可能。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中国贸易总价值的增加,贸易产品种类也在逐渐丰富。产品种类的丰富主要表现在产出多样化和消费多样化,产出的多样化使生产者可以从出口多样化中获得贸易收益,同时消费
本文对日本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公司1991年问世的L’EAU D’ISSEY香水应用GC和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52个组分,结果显示该香水的香调由鸢尾、玫瑰、睡莲、仙客来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需要全人类的努力和实践。我国早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正>11月28日,中国远洋渔业协会与日本围网渔业协同组合在舟山市绿城喜来登大酒店召开中日围网交流会,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黄宝善会长、赵钢秘书长、熊鹏飞副秘长和舟山市远洋渔
近些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其中电子商务在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电子商务经过近些年突飞猛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社会经
"脏腑点穴法"是推拿界濒临失传的一种道家手法治病的方法,主要操作是通过推拿师对患者任督二脉特定穴位的力(外力、内力)作用,开通患者的小周天,调整脏腑机能,祛邪扶正,达到
目的分析山东汉族人群21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同时对用Goldeneye■DNA身份鉴定系统25A和20A检测存在基因突变或等位基因丢失的案例进行分析。方法用Goldeneye■D
水既是构成人类生命的基本元素,也是一种基础性的资源,它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依托。北京市水资源的严重匮乏正制约着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牛磺酸是一种游离氨基酸,由于具有维持机体渗透压平衡、维持正常视觉功能、调节细胞钙平衡、降血糖、调节神经传导、参与内分泌活动、调节脂类消化与吸收、增加心脏收缩能力、
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当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手段,支撑着企业更好地实现制度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过程中